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從三個“一號文件”看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3 月 0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即2006年一號文件)于2006年2月21日正式頒布,文件共8個部分、32條。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件對“十一五”時期和2006年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總的要求,指出了需要把握的原則,并對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作了具體安排。

今年的一號文件與以往的一號文件有何不同呢?有以下幾點。

一、以農村為主線,把“三農”中的農村建設作為鮮明主題

進入新世紀以后的近三年中,中央連續發布了3個一號文件。2004年一號文件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抓住“三農”問題的核心,推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2005年一號文件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題,抓住“三農”問題的關鍵,推出了一系列支農政策;2006年一號文件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抓住“三農”問題的根本,推出了支持農業農村全面發展的綜合政策。比較近年3個一號文件,第一個主題是農民,第二個主題是農業,第三個主題是農村,側重點各有不同。

2006年一號文件為什么以農村為主線,把“三農”中的農村建設作為鮮明主題呢?這是因為,“鑒于城鄉對立是農村經濟和文化落后的最深厚的根源之一,……消滅這種對立是共產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之一。”(列寧語,1919年)這是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2006年一號文件)這是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胡錦濤語,2006年2月14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2006年一號文件)

農村的概念是,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農村在“三農”中的位置是,農村是“三農”問題的根本。根本,就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農業、農村和農民,農村更帶根本性。如果說,農業和農民反映的是農村生產力問題的話,那么農村反映的是農村生產力和農村生產關系以及上層建筑的綜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方位的。不僅涵蓋生產力,而且牽扯生產關系;不僅含有經濟基礎,而且包括上層建筑;不僅是當前任務,而且是歷史任務。

農村也是相對城市而言的。農村和城市的對立,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消滅城市和鄉村對立、工業和農業之間的對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做出的有力選擇,是縮小城鄉差別的重要途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列寧早在1919年就說過:“貧困不堪的農民經濟如果不加改變,就談不到如何鞏固地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因此,今年一號文件提出了“三個高于上年”,即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

二、2006年一號文件有許多亮點,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全面取消農業稅。

2006年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實現“三個高于”的支農政策;要建立新農村的產業支撐,進一步強化對“三農”的補貼政策;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要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從機制上解決農民上學難、看病貴的問題。這都是文件的閃光點。

但是今年我國“三農”政策中最富有標志性的事件,則是“全面取消農業稅”。這是最大的亮點。2006年一號文件在第六方面――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中第24條指出,“進一步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2006年,在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

回良玉副總理在今年2月22日紀念廢止農業稅條例暨全面取消農業稅座談會上指出,農業稅作為國家的重要稅種,為我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民作為納稅人,為此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農業和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針對農民增收難、農民負擔重的突出問題,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的政策措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起步之際,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農業稅的政策,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作出了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這標志著在我國延續了2600年的農業稅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大舉措,是惠及億萬農民的一大德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文件管用的時間跨度長,不僅是2006年一年的農村工作部署,而且是“十一五”農村工作的長遠規劃;不僅是未來五年的任務,而且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

2006年一號文件下達了2006年的農村工作,從若干方面做了部署。這是與以往一號文件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在于,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2006年一號文件不僅管一年,也管五年;不僅管五年,還管長遠。

這個文件多處提出“十一五”時期農村工作應把握的總體認識和主要任務,為農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一五”時期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當前,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三年五載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要管幾十年。胡錦濤在2006年2月14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從本世紀頭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從更長遠的時間看,即使將來基本實現現代化了,“三農”問題依然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要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堅持不懈地做好“三農”工作。 李海鷗

來源: 中國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