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但農村只擁有全國8%的體育設施。在一些農村,一塊混凝土的籃球場竟然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4月24日,全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工作會議在山西召開,這標志著“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面啟動。國家體育總局和發改委將分別安排8000萬元和1000萬元補助金,在部分農村進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試點項目建設。
“中國有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但農村只擁有全國8%的體育設施,農村的體育發展十分落后,”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對記者說,“這次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是以行政村為主要實施對象,體育場地建設的基本標準是一塊混凝土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把籃球場建到農民身邊,把健康的生活方式送下鄉,是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實事;農民發揮自身的智慧,將籃球場的空間逐漸放大。
一塊混凝土球場在農村的影響
在山西,一條長660多公里的“百鎮千村大運體育走廊”,被當地農民稱作“健康工程”和“民心工程”。這條走廊依大(同)運(城)高速公路而建,北起大同,南至運城,縱貫山西全省。大運體育走廊總投資2140萬元,為農村修建了650塊混凝土標準籃球場,25條全民健身路徑和6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購置2000多件體育器材,平均一公里左右就有一個文體活動場地,沿途200多萬農民群眾因此受益。
2000多萬元的投資平均攤到200多萬農民身上,每個人不過10元錢,但就是這人均10元錢的體育投資,已在一個村、一個人身上產生了神奇的影響。
霍州市西張村農民邢曉丑就是得益于大運體育走廊的修建,成了山西小有名氣的籃球明星。邢曉丑在部隊當兵時練得一手好籃球,退伍還鄉后由于村里缺少場地,失去了用武之地。大運體育走廊修好后,邢曉丑不用出村就能天天和村里小伙子們打球。他們還組織了村代表隊,在周圍七里八鄉打出了名聲。晉中農村大多數村都建有戲臺,現在許多籃球場與戲臺相鄰而建,不少地方配裝了照明燈和健身器材。每天早晚,籃球場周圍成了村里最熱鬧的地方,男女老少都喜歡來這里伸伸腿腳,活動活動筋骨,或者唱上兩嗓子。
社會學專家認為,過去廟宇、戲臺、宗祠是封建社會的公共空間,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借以傳播。而目前在農村,農民活動的公共空間正逐漸萎縮,這也是農村賭博風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山西省聞喜縣東鎮西街村自發成立了村籃球隊,以前那些愛打麻將、賭博的年輕人都來了。針對大運體育走廊建設,山西體育局局長王春元說:“修建一個球場,減少十個賭場。”
指著用了近半年的籃球場,西街村支部書記楊俊田說:“這球場可真好,現在都成了我們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年輕人打球,老人打太極拳都來這里,健身器材得排隊輪著用。逢年過節,村里的文藝隊就在這里給大家表演,平時開村民大會也都在這里開。”
其實,修建一個籃球場的作用,還遠遠不止這些。
一個村級體育館,帶旺二百個麻花作坊
改變村容村貌易,提升農民素質、轉變農民思想難。體育文化是一種最易深入人心,被百姓接受的載體。因此,建設新農村更應該是一種民心工程、是致富工程。
河南省陜縣大營鎮大營村擁有全國第一個村級體育館,除此之外,大營村還以“大營麻花”而遠近聞名。過去,該村只有一個麻花作坊,體育館建成后,在這里舉辦的籃球等體育比賽多了起來,每逢有比賽,鄰里八鄉的觀眾蜂擁而至,不僅球場周圍擠滿了人,樹上、架子上、房子上都是人。人一多,麻花自然也賣得格外的好。市場供不應求了,麻花作坊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目前已達200多家。體育帶動了麻花的旺銷,“麻花”回饋體育的是贊助比賽。如今,“大麻花杯”的冠名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比賽的紀念品或獎品也少不了麻花。麻花與體育的結盟,豐富了鄉親們的文化生活。
“你信不信,這籃球場有時也是鵲橋哩,”大營村的一級體育指導員梁金牛說:“在農村,打籃球雖然不是為了找媳婦,但籃球打得好,就有可能找到好媳婦。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參加比賽,遠離惡習。小伙子在球場上表現得好,不僅球技高,更要球品高,因為大家心里都明白,球品代表人品嘛。”這就是農民對籃球最樸素、最真實的熱愛,這也是為什么一場比賽能吸引大姑娘小媳婦的原因之一。
“群眾也在籃球場上選干部呢!”梁金牛說,焦作鎮有38個行政村,2005年村委會換屆,新當選的7個村委會全部是農村體育活動的參與者與扶持者。村民們在選干部時,也將能否為百姓組織體育活動作為一項重要標準,體育活動開展起來,干群關系也好轉了,籃球場成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
五年內為全國1/6的鄉村建籃球場
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9億農民的健康,就沒有全民族的健康。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認為,農村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薄弱環節,投入較少,欠債較多,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城鄉差距越來越大。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是到了大力推動農村體育設施建設的時候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舉措。
大多數人認為,農村空氣好,農民又經常下田干活,所以農民的身體自然都很好,其實不然。馮建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00年我國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農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優秀等級的只有6.6%,其他七類人群平均優秀率為11.6%;而不合格等級的農民卻有20.1%,其他七類人群的平均不合格率為14.1%。廣大農民的體質狀況是影響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目前我國農民因病致貧和返貧現象十分突出,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因病致貧和返貧的占貧困原因的40.9%,居第一位。加強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體育事業,能夠有效改善農民的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同時有利于引導農民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占領農村文化陣地;有利于移風易俗,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籃球場具有一場多用的功能。”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運動司副司長續川說,2000年和2005年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表明,籃球運動排在我國農村十個最為普及的體育項目的首位,在我國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中開展十分普遍。在河南濟源,全市有515個村莊,村村都有籃球場,農民籃球隊多達800余支,“籃球”已成了農民共同的語言。而且籃球場地建設投資少,維護成本低,占地不大,經久耐用。
“將籃球場建到農民身邊,但是不花農民的一分錢。”馮建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強調:“誰要是讓農民分攤‘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建設資金,我們就取消誰的項目。”該工程以中央資金引導、地方各級政府投資為主,社會支持為輔,體育彩票公益金配置器材,利用村公共用地,農民自愿義務投工投勞進行建設。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為主要實施對象,以村級公共體育場地建設為重點,把場地建到農民身邊,把體育服務體系覆蓋到農村。在“十一五”期間,每年在全國范圍一批有條件的行政村扶持建設公共體育場地建設設施,起到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到2011年,爭取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標準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覆蓋1.5億農村人口。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想農民所想,甚至“在標準籃球場四周,向外開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間”的細節都想到了,為的是便于群眾觀看比賽和開展健身操(舞)等其他運動項目。
農歷五月杏兒黃時節,麥子熟了,緊張的麥收季節,也是文體活動的淡季,這時,籃球場又將被農民當成曬麥場,一個農村籃球場的空間將隨著農民的智慧繼續被放大。
鏈接
■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隨著農村體育設施的興建,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農民以業余、自愿為原則,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主,參加體育活動,既鍛煉了身體,防病治病,又豐富了文化生活,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增強了開放意識、競爭意識。同時也利用體育活動,以“體”會友,以“體”會商,促進了農村地區間的經濟交流。
■2003年底至2005年6月底,山西省在大(同)運(城)高速公路沿線的農村基層進行了百鎮(鄉)千村(校)大運體育走廊示范項目的建設,成為國家體育總局的“全國農村體育活動基地示范項目”和“中國全民健身著名景觀”,推動了全省百萬農民健身活動開展。
■2003年12月,國家發改委補助地方預算內基礎建設“山西百鎮千村大運體育走廊”250萬元,成為2004年山西惟一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體育項目。
■2004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部門經過實地考察,決定將該項目列為“全國農村體育活動基地示范項目”,并確定中央調控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300萬元,用于該項目籃球架捐贈。省體育局也決定從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中拿250萬元配套大運體育走廊建設。國家和省共籌資800萬元,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
■山西省百鎮千村大運體育走廊2005年6月底建成。國家、省、市、縣、鄉、村各級對該工程總投資約2140萬元,新增650塊籃球場、25條全民健身路徑、6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新增體育場地面積24.25萬平方米,新添體育器材1980件,惠及沿線200萬農民群眾。(記者郭麗君王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