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會見第五屆“網上看河南”采風團部分成員,并就新農村建設等問題接受網絡媒體的集體采訪。在回答中國網記者關于“河南采取了哪些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的提問時,徐光春表示,去年河南率先免除了全省農民的農業稅,河南是在農民多,家底少的情況下免農業稅的,政府的決心是大的,這是最大的惠農政策。此外,河南各級政府目前正在貫徹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進一步推進河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河南省正在落實七項惠農政策,這就是:對種糧農民糧食直補、柴油化肥農資購買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專用玉米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貼以及測土配方施肥補貼。今年河南省共安排對種糧農民補貼資金達30.45億元,比上年增加14.7億元。其中,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25.65億元,目前資金已經撥付到縣;小麥良種補貼、玉米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等資金也將陸續下達。
徐光春告訴記者,河南有近一億人口,其中七千萬是農民。河南要實現中原崛起和建設小康社會就要解決七千萬人民的富裕問題。河南省要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機遇,把發展生產作為第一要務,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根本目的,把建設好農村作為重要目標。以建設新農村為“工作抓手”,切實解決“三農”問題。
就如何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徐光春向記者亮出了“三招”:一是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拉長產業鏈。徐光春說,雖然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古國,但是中國農業始終沒有向產業化發展,農業產業鏈條很短。農民已經習慣于種什么賣什么。舉例來說,養羊不光可以賣羊,羊毛可以剪下來生產毛線、羊皮可以做皮革、皮衣等等。因此,河南省不僅要靠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還要拉長產業鏈。二是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他表示,現在農民反映,種糧食最不賺錢。如果僅僅依靠種麥子,農民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河南省在確保國家糧食生產的同時,必須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徐光春說,河南省有亞洲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雙匯集團,雙匯不僅帶動了本地本省的養豬業,還要從四川省購豬。三是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他介紹,河南目前有1500萬外出務工人員,河南省已加大培訓,將外出務工人員從體能型培養為技能型人才,以提高勞動力價值。農民外出打工,不僅僅是掙錢,而且可以更新觀念、增見識長本領。河南預計將外出務工人員增至2500萬到3000萬。他表示,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
徐光春在回答中國網記者提問時還表示,“十一五”規劃實施期間,河南省明確了農村產業化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形成幾大產業體系,如糧食加工體系、畜禽加工體系、經濟作物生產體系、花木生產體系。總的想法是以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產業基地,來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十一五”之后,河南將會在全國率先形成規模最大的、體系比較健全的、效益較好的農業產業化綜合體系。徐光春滿懷信心地表示,通過10至15年的努力,也就是在本世紀的頭20年,要給河南的農業現代化打下一定的基礎,形成規模效益。(張梅芝、趙成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