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二節 做強做優工業支柱產業
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依托大產業、大項目和大基地建設,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提升電子信息、石油化工、鋼鐵、汽車四大產業發展水平,優化產品結構,延伸拓展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控制高耗能產業產能,賦予支柱產業綠色、低碳化發展內涵。到2015年,四大產業的創新能力、發展后勁、品牌效應、集聚水平和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實現銷售收入11800億元。
電子信息產業。以液晶谷、無線谷、軟件谷等為依托,加快電子信息產業布局調整,建設國際領先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打造下一代現代通信技術研發及產業高地,實施物聯網產業聯盟和物聯網示范工程。加快計算機及數字視聽產業發展,促進4C融合(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加快微電子產業發展,啟動北斗產業工程,突破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電力電子等重點領域,提升新興電子產業核心競爭能力。逐步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成為南京第一支柱產業。到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500億元。
石油化工產業。按照“綠色化工”要求,加快石化產業治理整頓和轉型升級,建設技術先進、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的新型化工。依托南京化學工業園,支持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綠色化工產品項目實施,建設世界一流的化工生產、研發、物流和循環型生態化學工業園區。做大做強煉油、乙烯,建設國家級成品油、乙烯、化工新材料和醋酸基礎化工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和生命科學等特色產業。到2015年,化工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000億元。
汽車產業。深化與上汽集團、長安集團的合作,加快形成德國大眾、上汽榮威、馬自達、依維柯、長安等200萬輛的整車生產能力。開發新能源汽車,發展高性能發動機、高性能動力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和高端汽車電子系統等設計與制造技術,建設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配件產業基地。培育自主品牌,發展汽車服務業,實現汽車制造業和汽車服務業協調發展。到2015年,汽車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
鋼鐵產業。重點發展汽車、高鐵、風塔、船舶、家電、電力、油氣輸送、集裝箱和工程機械等產品用鋼;加快發展特種鋼、優質鋼;突出發展寬厚板、冷軋薄板,打造船板、管線板、壓力容器板、鍍錫板、高檔建筑用板等產品。到2015年,鋼鐵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300億元。
第三節 轉型提升傳統制造業
紡織服裝產業。重點發展差別化復合型纖維、功能化高性能纖維、高性能服裝面料、裝飾用紡織品以及汽車用、農用、醫用等產業用紡織品。
食品產業。擴大食品專用面粉、調味品、冷鏈食品等農副產品生產,加快蔬菜果品、肉制品的深加工和出口,提升都市型食品加工業發展水平,鞏固區域性食品加工中心地位。
建材產業。突出節能、降耗、資源可再生利用,加快落后水泥產能淘汰步伐,重點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墻體材料、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等。
船舶產業。重點發展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等船型,加快發展船舶配套設備及先進自動化裝備。
第四節 加強園區建設
打造園區產業集群。以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為重點,引導棲霞區、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和溧水縣、高淳縣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引導各類園區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彰顯特色優勢。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等產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著力打造應用軟件及系統集成、光機電一體化、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南京化學工業園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生命科學三大特色產業;江寧開發區重點發展汽車、智能電網、新能源、無線通信、航空等先進制造業,以祿口機場為核心,以江寧、溧水開發區為依托,加快規劃建設空港產業基地。雨花、棲霞、濱江、浦口、六合、溧水、高淳等經濟開發區和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等8個省級開發區,以現有主導產業為基礎,以龍頭型企業集聚上下游配套企業,進一步延伸拓展主導產業鏈,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到2015年,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40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總量的75%以上。
推動開發園區“二次創業”。按照產業規模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思路,以核心技術攻關、關鍵產品研發、生產服務配套為突破口,通過優勢企業帶動,在集約、集聚、集中發展中推動園區轉型和產業升級。積極推進龍潭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快開發園區與綜合保稅區的資源共享和優勢再造,繼續拓展保稅、通關、物流、商品展示、貿易服務等功能,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科技創新先導區、新興產業集聚區和集約發展示范區。加強開發區與城區、郊縣聯動發展,以開發區轉型發展帶動郊縣經濟發展。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到“十二五”末,開發園區整體發展水平力爭進入全國和全省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