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不了心理關就不錄取?
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的“連跳”事件,盡管絕非僅僅是心理問題釀成的慘劇,但還是引發了全社會對年輕人心理素質的關注。最近,本年度的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通知書陸續發出。引來爭議的是,青島科技大學成為國內第一個將心理健康測試結果列為錄取條件之一的高校。有人說,這體現了對年輕學子的心理關懷;也有人質疑,憑什么將有“心理問題”的人拒之高學歷教育大門外。
并非首個“吃螃蟹”高校
據悉,青島科技大學在今年的研究生招生復試中,首次引入了心理健康測試,所測的成績不計入總分,但卻與政審、體檢等一同作為錄取的參考依據,同等條件下,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將被優先錄取。然而,青島科技大學并非第一個“吃螃蟹”者。2005年,西北工業大學首創研究生復試加試心理測試。隨后,山東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遼寧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相繼將心理健康測試作為研究生復試的一個環節。只不過這些高校都沒有把測試結果與錄取“硬掛鉤”。
心理問題不容樂觀
早在2006年,教育部在加強考研招生復試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將“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協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納入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察范疇。對此,南京大學心理健康與研究中心的費俊峰老師坦言,如今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確不容樂觀,從目前高校心理咨詢室的個案來看,研究生的咨詢量遠遠超過本科生,問題普遍集中在婚戀、人際交往以及就業。而在華東師大職業心理咨詢專家王鋒看來,研究生不僅學歷高,而且受教育的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也高,因此,如果他們因心理疾患導致了各種意外,就會更令人痛心。
如何界定尤為關鍵
引入心理測試,是不是剝奪有“心理問題”考生的受教育權利呢?費俊峰說,心理測試只是一種參考,不能作為招生時的“一票否決”依據,如果出于害怕學生出事故而測試心理,那自然是不公平的。
但王鋒認為,不能簡單地看問題,“如果發現哪個考生有較嚴重的心理疾患,讓他暫時休息調整,再選擇一個更適合的求學時間,這對人才培養、對學生本人都有利。”王鋒認為,關鍵是在招考過程中運用的心理測試量表是否科學、測試的人員是否專業,檢測出問題考生后的解釋與延續工作究竟該怎么做,而不是簡單地拒之校門外了事。(王蔚 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