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發現,許多職客網上都有一些金牌職客,而這些“揭榜”的職客多為各大人力資源中介、職業獵頭或人際關系豐富的“能人”。
記者輾轉聯系上了為馬旭介紹工作的職客李女士。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大連一家大型獵頭公司負責人,此前曾輾轉多個國企和外企,手中握有豐富的人脈資源。一次意外的機會,她在網上為別人成功介紹了一份工作獲得了5000元的報酬,自此開始了她的兼職職客生涯。“每個月平均都能入賬幾千塊吧,這錢其實賺得挺容易的。”
懸賞求職防“財職兩空”
“用最省事的方式,花少量的錢,通過中介,獲得適合自己的工作有什么不好。”李女士認為,對于大學生來講,不用出門,坐在家里就可以通過職客求得工作應該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就業方式。
沈陽市人才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大學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通過網上找工作雖然免卻了跑招聘會的奔波之苦,但以高額的報酬換取的工作能干多久卻并沒有保障。遼寧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思寧也認為,網上懸賞求職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種不平等的基礎上,一方的個人資料透明,而另一方則身份難辨,隱藏在陽光之下。“這里面就會存在一些潛規則,職客和中介為了能拿到賞金,可能會與用人單位私下‘作扣兒’,騙取求職者錢財。”
張思寧認為,網上求職作為緩解求職壓力的一個途徑,值得肯定,但目前在監管方面還幾乎是個空白,建議想在網上懸賞求職的大學生一定謹慎,以防“財職兩空”。(記者張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