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讓中國教育界深思的“錢學森之問”昨天成為清華與英特爾聯合舉辦的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上的熱點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將這歸咎于教育方法的誤區。
學英語、背古詩越早越好,被不少家長信奉的早教方法,韋鈺卻并不看好。她表示,目前很多教育方式無視腦發育的規律。三四歲就背古詩,很小就開始學英語,孩子不僅不能理解,而且也無法長期記憶,非但無法讓孩子文采飛揚,精通外語,而且還會影響創造力的發展。
韋鈺的觀點也引來不同意見。“不是該不該背,而是應該怎么背。”早教專家表示。孩子學習母語的過程實際就是簡單重復信息的過程,背誦古詩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右腦發育,而且多讀多誦也有利于幼兒言語表達清晰流暢,小時候背古詩,不僅是知識積累,也是對傳統美德的繼承。“雖然幼兒背古詩未必能理解,但自己揣摩自有樂趣,家長切忌強加一種解釋,限制幼兒思維,使他失去興趣。”早教專家說。
不少高校負責人也認為,在高考指揮棒以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下,原本應是想象力、創造力最豐富的中小學生卻在應試教育中疲于奔命,喪失興趣是培養不出拔尖創新人才的。
目前,國家小學科學教育標準已完成修訂,預計明年9月實行。屆時,目前三年級才開始上的小學科學課將提前至一年級,讓孩子們快樂的邊做邊學,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記者劉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