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當中國工人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很大意義上,這是中國2億農民工的集體榮耀。然而,全社會對這個群體的致敬,似乎并未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實質性好處。
毫無疑問,對于這樣一支龐大的生產力量,城市需要他們。不光是中國,世界也需要他們。“中國制造”的國際消費者們,多年來受益于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令他們消費支出減少。
22歲的安徽小伙子張磊,高中畢業后外出打工已經4年,現在在一家電器公司做入庫員。
4年中,張磊的收入基本沒有什么變化。每月1700左右的工資,十個人一間的擁擠宿舍,除了買衣服、吃飯、買煙,每個月結余最多500元。
由于是入庫員,業余時間比較多,張磊會看些人生哲理類的書,除此之外,他更希望自己能夠脫離“沒有希望”的制造業,他正在看餐飲類的書籍,希望未來攢點錢可以和親戚做點生意。
和張磊同在一家電器廠上班的焊工劉娜,有著和張磊近似的經歷。外出務工4年,每個月不到2000元的收入,很大部分依賴加班獲得。這個21歲的女孩,并沒有將改變命運的希望寄托在婚姻上。“我覺得女孩子應該厲害一點。”劉娜說,“去年一年攢了6、7千元,我想,努力多攢點錢,以后開個賣炸雞漢堡之類的加盟快餐店。”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中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參與率低以及工資水平總體偏低。在這些背景下,“前途”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似乎更多的還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創業成為很多人對未來的最終規劃。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關于“未來發展的打算”,選擇“回家鄉務農”的,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只有1.4%,而在當前仍舊外出就業的傳統農民工中這一比重為11%;打算“做小生意或創辦企業”的,新生代農民工中有27%,幾乎高出傳統農民工10個百分點;打算“繼續打工”的,新老兩代農民工均占到一半以上。
創業的美夢,招搖在每個傳奇的故事里,撩撥著這些渴望改變命運的年輕內心。然而,由于文化水平和家世背景所限,新生代農民工的創業理想路究竟如何實現,并沒有更為清晰的規劃。
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剛邁出中學校門,他們帶著對傳媒中、社會上成功人士的羨慕和崇拜,期盼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美好的夢想。但是,他們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穩定、身份認同尚不清晰,面對鋪天蓋地、瞬息萬變的信息和復雜的社會環境,確定具體職業發展目標的能力仍舊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帶來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們制定及實施職業規劃的能力更低。
盡管社會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上升的渠道極為有限,但他們中的一些人,憑借著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吃苦耐勞,靠奮斗和歷練逐步改變了地位,躊躇滿志地躋身于“技術骨干”或“中層管理者”一族,初顯城市“小白領”的體面。盡管這類人比例還很小,但起到的榜樣激勵效應很大,讓那些初來乍到的打工仔有了奔頭。
當“創業”這個詞被新生代農民工一再提及,這個詞也同樣進入大眾視野,并開始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此類訴求。
8月底,由沈陽市總工會等聯合舉辦的首期新生代農民工創業培訓班開班,成功的年輕創業者結合自身經歷,對如何創業、如何應對創業風險等問題進行講解。而從今年開始,沈陽市將新生代農民工納入到沈陽市青年創業促進會服務范圍,對有創業意向的農民工分期組織普惠制創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提供無息小額貸款等政策扶持,并設立“96333”創業就業咨詢熱線。
新生代農民工的創業呼聲,正在被社會正視。(本報記者 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