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題1]
圓盤逐漸旋轉起來,上面的小木塊最終被甩出去,請從受力角度給予分析。
答:由靜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公式F=mω2r 。當圓盤轉快了后,ω(指轉動的角速度)也隨之加大,當小木塊與圓盤的最大靜摩擦力都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時,小木塊就會發生離心現象。
考試現場:考官說這個問題比較難解釋,當問過之后,考生回答起來都不太容易,所以后面的第6題也就沒敢問,因為類型是一樣的。
來自濟南一中的3號考生李錦明回答了這個問題,李錦明提出了有一個向著圓心的摩擦力,不過另一個同學卻舉手說摩擦力是向著相反方向的。老師見狀,提出讓他們進行觀點辯論,每個人給出自己的理由。“討論了差不多有5分鐘,最后討論到向心力上面了。”李錦明說,他沒想到面試最后成了辯論,很有意思,不過老師一直都沒有說誰對誰錯,他覺得自己的回答不太好。
[題2]
解釋撐竿跳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問題:從助跑開始到跳過橫桿后落地。
答:人的生物能 → 動能→撐桿的彈性勢能→重力勢能→動能。
[題3]
解釋足球射門的“香蕉球”的產生原理。
答:流體“伯努利原理”。流速大,壓強小。運動員踢球時,使得足球在飛行的同時有旋轉,皮球的相對兩端速度就不同,受到空氣的作用力就不平衡,產生“香蕉球”。
考官解釋:這個問題在現場討論很激烈。有考生就提到了球有向前的動力,向下的重力,但是老師們提醒他,這道題目討論的核心不在這里。
來自安徽五河第二中學的丁云廣,性格外向,喜歡交流。在這次面試過程中,他發言最為踴躍。他回答這個問題時還上去畫圖做數據分析,提出了是有氣壓差。而3號李錦明換了個角度說,是因為球面不光滑,如果球面絕對光滑就不會存在這個現象,但是老師卻告訴他這不是核心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在不光滑球面的基礎上討論的。而第三個同學在老師提問“為什么球兩邊的空氣流速不同”時,答出了“球和空氣的相對運動”,獲得了稱贊。
[題4]
給出溜溜球的能量守恒分析,以及從下向上”爬”的受力分析。
答:從上向下動: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從下向上動: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從下向上“爬”時的受力:受到重力和繩子的靜摩擦力,上爬的動力是靜摩擦力。
[題5]
蠟燭中間穿孔,兩端點燃,能觀察到什么?
答:若蠟燭的中間軸狀固定,即可動:則蠟燭的兩端晃動,像蹺蹺板一般。若蠟燭不能動,兩端都可燃燒,且下端比上端燒得快。
考試現場:李錦明參與了蠟燭中間穿孔、兩端點燃這道題,當其他同學都說蠟燭會晃動,他卻堅持說蠟燭是平的不會動,最后老師將蠟燭送給他,他猜自己是答錯了。
記者實驗:記者也找了一根蠟燭實驗,從中間橫穿了一個孔,然后拿一個尖棍子從孔中穿過舉在手里,點燃蠟燭兩端,發現蠟燭似乎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兩端燃燒的火焰確實一大一小,但是這根蠟燭不是大小均勻,而是一頭粗一頭細。而記者又把蠟燭放在地上燃燒,發現蠟燭還是沒有什么變化,也是不動的。
而記者請教吳宗新老師時,吳老師說,這個問題有很多可能,他解釋的是蠟燭從沿著蠟燭芯穿孔后的現象,就是蠟燭是中空的。而橫著穿孔他還沒想到。所以這個問題要給一個標準的答案還真的不好說,有太多可能性了。
[題6]
楊利偉在太空飛行時的向心力是什么?他受到離心力作用嗎?
答:楊利偉在太空飛行時的向心力是:地球對其吸引力(萬有引力)。他不受離心力作用。
[題7]
什么是溫室效應?有人說溫室效應像地球穿了棉襖,你對此說法怎么看?
答:大氣通過對輻射的選擇吸收而使地面溫度上升的效應。產生該效應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棉襖只能比較好地隔熱,不能說溫室效應像地球穿了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