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調查顯示城市學生獲保送可能性是農村17.2倍

2012年05月28日10:1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自主招生 教育均衡發展 農村學生 教育考試院 教育公平 招生計劃 生源 保送生制度

陳金輝是清華大學物理系2011級學生,他是被保送上清華的:高三上學期,他獲得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由此獲得保送生考試資格。筆試和面試后,他成為那40%中的一員。

作為來自山東聊城的農村考生,陳金輝尤為不易。多種數據表明,保送生中的農村生源比例,比考上大學的農村生源比例要低很多。

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家庭所在地為省會城市的學生,獲得保送資格的可能性是郊區農村學生的11.1倍。

教育學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羅立祝的實證研究也發現,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獲得的入學機會是農村子女的17.2倍。

種種數據表明,保送生的城鄉差距成為當前教育不均衡的表現之一。

好大學難覓農村保送生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7級本科生、2011級研究生虞鑫回憶,自己本科所在的年級一共42人,其中有5個保送生,他們全都來自外國語學校。

虞鑫現在擔任新聞學院2011級本科生輔導員,兩個班49人中,有8名保送生,沒有來自農村的保送生。

清華大學熱能系2011級一名學生介紹,他們班23名學生中,10名保送生都不是農村戶口。

中國人民大學一名曾在學生處工作過的同學透露,人大每年招收的保送生不算多,一般不超過100人,“農村生源非常少見,至少在我工作的這一年里沒有見過來自農村的保送生。”

由于“超級中學”對中國排名靠前的大學保送生生源的壟斷,而這些“超級中學”絕大多數都位于城市,因此,城市生源對于獲取保送資格更有優勢。

陳金輝認為,保送更重要的是取決于你是什么學校的。如果是在農村或者普通縣中讀書,就基本沒有獲得奧賽一等獎的可能。

他說,自己小學畢業是全鄉第一,但是進入縣城的初中只能排到班里前十。初中畢業是全縣前20,但是進入到市里的高中,在班上也只是下游。“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取得后來的成績”。

生源來自“超級中學”,并不意味著存在招生腐敗等問題,事實上,“超級中學”的保送生確實有過人之處。虞鑫說,他本科班的5個保送生中,有4個成績都很好,“5個人綜合素質也都很牛的”。

清華大學熱能系2011級有10個保送生的那個班級,班上成績前7名全是保送生。

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于涵也稱,入校后,大部分保送生相比高考入校的學生在學習上基礎更厚、興趣更濃,清華大學正在開展的“十年生源調查”的初步結果顯示,保送生的平均學業水平明顯高于統招學生的整體水平,與自主招生的水平基本相當;而在大學的各種學術、科技競賽中,保送生相比其他各類考生明顯“技高一籌”。

不利于教育均衡發展

2012年5月,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課題組發布《中國高等教育公平狀況報告(2011)》,10萬多個數據統計后的結果顯示,農業戶口學生中,獲保送資格的比例為0.3%;非農戶口學生中,有0.8%獲得保送資格,高于農業戶口。除戶口外,保送生中,來自城市地區的學生比例明顯大于其他地區。家庭所在地為省會城市的學生,獲得保送資格的可能性是郊區農村學生的11.1倍。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羅立祝曾翻閱北方某市1988~2005年的原始保送生檔案資料共3525份,結果發現,1988~1994年間,獲得保送重點大學入學機會的干部階層子女所占比例為50.5%,農民子女只占獲得保送重點大學入學機會名額的4.9%;1995~2005年間,處于社會優勢地位的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子女占據了重點大學保送生人數的23.5%,而農林牧漁階層子女只占2.3%。總體而言,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獲得的入學機會是農村子女的17.2倍。

對于研究結果,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課題組總負責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認為,在先賦性因素的影響下,農村學生在自主招生等特殊招生方式上確實存在劣勢。“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保送生、自主招生等方式,針對的是高考 ‘一刀切’的弊病,給高校一定自主權來選拔更適合自己學校目標的學生。這些學生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長,也可能是創新能力更強等,是招生選拔更加多樣性的體現。”

史靜寰認為,不能指望用保送、自主招生等招生方式來解決教育公平的問題。

于涵也稱,作為深化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措施,保送生招生是優化優秀人才特別是各類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在保證公平性原則的前提下,更關注的是選才的科學性即效率。

但羅立祝認為,實證研究數據充分表明,優勢階層在盡力動用各種資源優勢去獲得優質的、效用更大的、聲望更高的重點大學入學機會,“保送生制度被詬病為‘選官不選民’雖有夸張成分,但具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他認為,省級優秀學生等保送標準容易受到權力、人情關系、金錢等因素的侵蝕,從而成為公平防線的決堤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超級中學”對保送生的壟斷、城市生源獲得保送生機會遠高于農村生源,這些都是教育不均衡的表現。“將那些優秀學生高度集中到少數幾所學校,只會造成學校的兩極分化,從而使中學教育喪失多樣化和豐富性,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價值追求,也不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多種舉措彌補農村生源的弱勢地位

事實上,農村生源的弱勢地位已引發警醒,教育主管部門及許多高校已采取措施進行補救。

于涵說,清華大學一直關注教育公平的問題,在自主招生中針對貧困地區學生匹配相應的政策支持(自強計劃),在高考制定招生計劃及錄取過程中重點向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區傾斜,并參與了面向連片特困地區的定向扶貧招生計劃。

他說,清華今年重點將招生計劃向高等教育欠發達且生源數量多的地區傾斜,對甘肅、陜西、四川等西部12個省區市,以及對河北、河南、山東等升學壓力較大的省份增加了招生計劃投放,比例都在1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增加了20%。

據介紹,清華今年在全國認定的保送生減少了40%,在全國認定的通過自主招生享受加分的考生也減少了1/3以上。

史靜寰也稱,今年,全國高校針對貧困地區提供了1萬個招生名額,以保證這里的孩子有更多機會進入高校。

史靜寰認為,提高教育質量是改善教育公平最現實的途徑,應彌補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避免教育資源的過度集中。

羅立祝建議高校采用類似清華、北大、人大等在自主招生中向農村子女傾斜的優惠招生政策,適當增加對農村子女的保送比例。 (記者 葉鐵橋實習生 張曄 郝帥斌 蔣雪婕、王濤、徐文擎對此文亦有貢獻)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