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金飯碗、鐵飯碗、X飯碗 李法明 畫
“國考”報名結束,重慶市九龍坡區畔山林語小區的張文雋阿姨又提心吊膽起來:“兒子此次‘國考’能否過關?這可是兒子軍軍第三次參加公務員考試了。”張阿姨對記者說,軍軍每次報考的都是熱門職位,可每次都名落孫山。
同樣在重慶,與軍軍非要“擠”公務員這座獨木橋不同的是,一批年輕人開始目光向下,獨辟蹊徑,去涉足那些并不需要高學歷,平凡普通的行業,諸如賣豬肉、搞家政,甚至擦皮鞋,而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也不錯。
路子寬了,才會亮敞
大學生賣肉好不好?擦皮鞋好不好?做搓澡工好不好?這個問題,可能在這些莘莘學子進入象牙塔之前,誰也沒有想到過。
“你能想到過在這里賣肉嗎?”10月22日,記者來到重慶楊家坪農貿市場,采訪了一位戴眼鏡的小伙子。他在這里已經賣了將近一年的豬肉了。肉販們都親切地叫他“毛毛”。
這位“毛毛”一點也不魯莽,相反還帶有幾分斯文相。這位畢業于重慶航天職大的大學生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是有些不好意思,全靠舅舅幫他。“現在,我已經把上學時的貸款還清了。”他自豪地告訴記者。
在重慶市沙坪壩,記者采訪了王敏。這位前年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的高材生如今開起了一家家政公司。她說,她現在手下有十幾個姊妹,“干家政活又不丟人,我還能用自己所學的師范專業知識為客戶服務”。
就“毛毛”與王敏現象,重慶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浩給予了充分肯定。她說,學非所用而成大器者實在是太多了。“先當拖拉機手,后當思想家”的案例,也絕非個別。
若問大學生就業難嗎?說不難似乎有點矯情。就以10月24日剛截止報名的“國考”為例,有150多萬的考生通過報名審核。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南川調查隊科員”一職競爭比達9470比1,成為今年國考中競爭最激烈的職位。但與此同時,還是有數百個條件嚴苛、工作艱苦、經常加班的崗位無人問津。
面對這一冷一熱的狀況,重慶市教委一位負責人表現出擔憂。她告訴記者,這說明了我們教育的缺失,也說明了大學生們的浮躁心態。“所謂‘熱門’,肯定待遇好,工作相對輕松;所謂‘冷門’,一般來說,工作比較辛苦,待遇也不太高。”這位負責人說,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冷門”崗位更能出成績。
而重慶市就業局的官員則希望大學生走出象牙塔,不擠獨木橋,多渠道就業。“路子寬了,自然亮敞。”這位官員說。
學歷的“面子”與工作的“里子”
據記者了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逐步市場化,可是在這過程中,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讓許多即將踏入職場的新人們無所適從。
當高等教育演變為個人受教育經歷的常態。而我們的傳統就業觀念,卻沒有相應的做出改變,許多大學生在沒有實際體驗之前,觀念上已經打上了固有的印象。
以服務業為例,10月22日,記者從重慶市就業局了解到,服務業占GDP的比例,美國是80%以上,日本是65%,印度也達到50%,而我國僅為40%左右,這就導致了我國服務業發展緩慢。
重慶市就業局有關方面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方面降低了該行業提供腦力勞動崗位、吸納大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缺少發達的服務業特別是發達的現代服務業的支撐,使我國的傳統制造業遲遲未能升級換代成現代制造業,從而進一步限制了腦力勞動者就業市場的發育。
這位負責人表示:因此,這就需要一大批有膽有識的大學生去闖,去搏擊,那么,這樣吃螃蟹的人多了,“就業難”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但遺憾的是,這一行業大學生并沒有多大吸引力。
大學生“就業難”是否與大學教育設置不盡合理,讀書無用思想有關呢?西南政法大學宣傳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肯定有關系。只是大學生“就業難”,更多的是擇業觀念問題。
大學就業多樣化將成為常態
幾年前,北京大學畢業生陸步軒當屠夫的新聞曾一度傳遍大江南北,并引發了人們關于此行為是否浪費人才的大討論。幾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陳生也悄悄進入養豬行業,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在廣州開設了近100家豬肉連鎖店,營業額達到2個億,被人稱為廣州“豬肉大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1屆大學畢業生中,有14%處于低就業(即從事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或半職工作,且在本地區月收入處于最低的25%的畢業生)狀態,其中有10.4%為自愿低就業;1.6%的人自主創業。
“大學就業多樣化將成為常態。”重慶工商大學教授段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學生就業無品第。高等教育確實培養了哲學家、工程師、教授……不過,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是為社會各個行業培養和輸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段庸生說,其高素質體現在人格和諧,具有獨立性思考、批判性思維和行業素質與職業道德,在服務社會及民族擔當方面表現得更優。當代大學教育的畢業生應該帶著這樣的大學精神走向社會,而不是自我定位為“精英”,待價而沽。
段庸生認為,經濟建設的發展,會促使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行業之間本來沒有層次品第的高下差異,只有行業的職業特性差異,社會成員的任何人包括大學生,理應不存在行業歧視,所以,大學生的就業是多元的,或成為公職人員,或自主創業,甚至成為販夫走卒,任何大學的畢業生去引刀為屠,都不應大驚小怪。這正是大學生們放下“精英”的架子,積極投身社會、試水人生的可貴之處。
對于最近討論沸沸揚揚的碩士生苗衛芳畢業后沒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最終回村里種地,其父感覺面上無光,選擇服毒自殺的事件,段庸生認為,這并非是大學生擇業的問題,而恰恰是社會觀念的不正確造成的悲劇。這恰恰可以當做大學畢業生的“反面教材”,教育他們怎樣正確看待就業、盡快融入社會。(記者 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