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對話人物
占海特15歲,女,江西九江人,1997年生于珠海,2002年隨父母來到上海。小學初中均在上海就讀,今年5月初中畢業前夕,因非上海戶籍無法參加中考輟學在家,開始自學高中課程。今年6月,占海特開通微博,并和父親占全喜以多種方式高調爭取異地高考權利,在獲得眾多類似遭遇者支持的同時,也被部分滬籍人士斥為“蝗蟲”。 (圖為占海特向上海教育部門反映異地中考、高考問題。占海特供圖)
□微博約辯
上海高考人數一直在坐滑梯
京華時報:你在微博上向滬籍人士發出約辯邀請,是自己的想法?
占海特:一開始是我的想法,后來也得到了家長的同意。當時是沒有反對者應戰,但是現場來了一些人,戴著口罩、眼鏡,一直罵人。誰見過那架勢啊?他們不是來辯論的,是來吵架、砸場子的。
京華時報:你本來期望達到什么效果?
占海特:本來是想心平氣和地討論,但是他們卻是來罵人的。
京華時報:有人支持嗎?占海特:現場只有一個上海阿姨說了句比較公道的話:上海沒有外地人是不行的。
京華時報:關于異地高考,你有沒有站在反對者的立場上想過他們為什么反對?
占海特:他們反對是覺得我們搶占了他們的資源。其實資源本來不都是他們的,外地人也在創造資源。他們來上海打工、建房子、賣菜、做清潔,只要能夠生活下來,就代表為這個城市做貢獻,他們也是新上海人。不能因為戶籍上的差別就區別對待。資源本身是大家的。
他們并沒有想到,換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一樣的。像馬丁·路德·金說的,他們的生命和未來和我們的未來是息息相關的,其實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他們的生命都是息息相關的。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今天是我們遭受不公平,其實也是他們的不公平。
京華時報:有這樣一個說法,本地人之所以覺得外地人搶占了自己的資源,根本原因是資源有限。即使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她也沒有能力向所有人提供這樣的機會。
占海特:這個完全是有能力的,這些年上海參加高考的人數一直在坐滑梯,2007年全市參加高考的人數是10.5萬人,到2012年只有5.5萬人,5年內已經下滑了一半。而且,現在非滬籍的家長其實都很忙,沒時間照顧小孩,他們的孩子成績能趕得上上海小孩的,我覺得只有10%。而且,很多人在意識到無法參加中考、高考后都回了老家。所以,沖擊不會很大。
京華時報:你對自己爭取到異地高考的權利抱有多大信心?
占海特: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我們本身就有這么一個權利,這個權利本身就是我們的,遲早都會實現,我只是希望越早越好。
我們不僅要爭取異地中考、高考,而是全國范圍內都要實現教育公平。如果教育不是填平鴻溝而是擴大鴻溝,那就是不公平中的不公平。(采寫本報記者王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