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整肅高層兼職
中石化辦公廳信息處處長章治國,這幾天正為媒體上有關中石化集團內部清理兼職問題的報道犯愁。章治國說,“集團內部清理兼職問題”的消息披露之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來是很正面的東西,結果變了味道。這條引起風波的報道不是從信息處傳播出去的,而是由中石化的所屬報紙刊發的,后來被北京某家媒體轉載,從而產生了負面影響。”
始料未及的負面效應
10月24日,北京某媒體以《中石化132名高層退繳外快》為題,對中石化集團內部清理兼職問題進行了報道。
報道稱,中石化集團獲悉,經過集中清理整頓,124名高層主動辭去或免去不規范兼職226個,132名高層退繳了外快,但并未透露退繳的具體金額。
同時,該報道稱:中石化集團董事長陳同海表示,集團付給這些人工資,他們就應全心全意保證本職工作,而不是四處賺外快。“賺外快不僅影響領導人員本職工作,損害領導人員形象,而且影響黨群干群關系。”
實際上,這篇報道依據的是《中國石化報》的一條消息。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主管的《中國石化報》,幾天前在頭版顯著位置以《領導人員兼職清理取得成果》為題,對此事報道稱,經過集中清理整改,“集團公司黨組管理的領導人員不規范兼職及收取規定外收入清理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果。”
原本意在展示成果的報道,何以引發負面影響?章治國表示,都是“外快”兩個字惹的禍。
在北京這家媒體的報道刊發后,評論紛紛登場,目標直指個別領導撈“外快”,同時對國企領導兼職這一現象進行了批判。
有媒體則認為:“中石化整頓更像是一場‘秀’,否則,中石化應該把領導們的‘外快’到底是怎么來的交待清楚,是兼職的報酬還是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的不正當收入,上繳的外快是存入紀檢部門的廉政賬戶還是進了中石化的小金庫?”
艱難的自我整肅
事實上,中石化整頓領導人兼職問題最早應該追溯到2005年的下半年。
據中石化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5年8月起,中石化集團公司人事部根據黨組安排和要求,組織各單位對黨組管理的現職、退二線人員兼職和收取規定外收入的情況開展了兩輪清查摸底。
該負責人透露,通過清理,發現領導人員兼職不僅涉及面廣,而且審批管理不規范,部分領導人員存在收取規定外收入等現象。
為全面掌握真實情況,中石化集團人事部門組織了第二輪自查清理。這才有了上述報道中展示的“階段性成果”。
兼職誘發腐敗
對于領導干部兼職問題,人們更關注兼職背后的腐敗行為。
早在1995年5月11日,中紀委就印發了《關于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四條規定”的實施和處理意見》。
“四條規定”強調,領導干部違反規定領取兼職職務的工資、獎金及其他酬金,應作出檢查,并將領取的錢款交公。不自查自糾的以及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后違反的,責令將所領取的錢款交公并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予黨內警告、嚴重警告或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2000年,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進行的第七次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顯示,國企較為普遍地存在著領導兼職的現象。
知情人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領導人員兼職在很多大型國企內部都很普遍,一些領導人員直接利用在控股企業中的兼職身份進行職務犯罪。他舉例說,兩年前因貪污受賄被開除黨籍、撤銷行政職務的齊魯石化董事長王延康就曾在三家公司兼職。
一位長期從事反貪污工作的檢察官告訴記者,“兼職腐敗”具有更大的隱蔽性,由于兼職人員具有較高職務,其主要職務往往成為掩蓋兼職腐敗的“護身符”,利用兼職搞腐敗不易被發覺。
在采訪過程中,國資委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中石化集團公司自我清理整頓高層領導兼職問題值得肯定,下一步國資委將派相關人員前去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