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央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盈利能力普遍增強,資產運行效率普遍提高。2006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3.7萬億元,其中,中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1368.8億元,同比增長20.1%;實現利潤7546.9億元,增長18.2%,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
重點行業貢獻突出
從行業來看,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等重點行業貢獻突出。軍工、電力、機械、建筑、商貿企業實現利潤增幅均在20%以上,通信、冶金、礦業、石油石化企業增勢平穩,鋼鐵行業實現利潤止跌回升。
煤炭產銷規模顯著擴大。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生產原煤達2.93億噸,增長18.1%。神華集團煤炭產銷量均突破2億噸,中煤能源集團銷售量突破1億噸。電力總裝機容量增加,電力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五大發電企業去年年末總裝機容量達到2.43萬億千瓦時,比2002年底翻了一番,全年完成發電量1.13萬億千瓦時,增長17.1%。石油石化行業利潤貢獻在一半以上,國家油氣保障能力不斷提高。三大石油公司國內外原油產量突破2億噸,增長4.3%,天然氣產量640.8億立方米,增長21.1%,成品油產量1.72億噸,增長4.8%;國內加工原油2.72億噸,增長5%。運輸行業支撐水平繼續改善,水運企業運輸周轉量完成2.32萬億噸海里,增長9%;航空企業運輸周轉量完成236.3億噸公里,增長12.4%。汽車產銷量大幅度增長,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共生產汽車322.9萬輛,增長19.2%;銷量達到320.9萬輛,增長17.9%。造船總量刷新歷史紀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造船871萬載重噸,增長4.2%;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完成造船總量602萬載重噸,占全國的43%,成為全球第三大造船集團。
轉變增長方式帶來高增長
2006年,中央企業發揮表率作用,加快結構調整,努力轉變增長方式,奮力開拓市場。
去年一年,央企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其中,鋼鐵企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4家鋼鐵企業生產鋼材5607.6萬噸,同比增長11%,冷、熱軋薄板和鍍鋅板產量分別增長40.7%和18.5%,線材和螺紋鋼產量則分別下降8.1%和14.1%。武鋼集團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比例達到77.3%,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商貿企業積極調整經營結構,發展內貿業務。中國五礦集團內貿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已達到60%。電力企業也按照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強了存量的整合和增量的優化。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停運小火電機組48.6萬千瓦。中國華能集團總裝機容量中30萬千瓦以上大型火電機組占75.3%,60萬千瓦級機組占到21.9%。
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為中央企業提供了持續增長的動力。據了解,機械裝備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中國一重集團自主研制的1.5萬噸水壓機熱負荷試車取得成功并投入使用。電站設備生產企業主力產品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生產已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并具備了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生產能力。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的電站設備生產技術和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產量連續3年排名世界第一。汽車生產企業自主品牌產品數量不斷增加。中國一汽集團自主創新的HQ3、奔騰、威志等品牌轎車和駿威系列中重卡車產品相繼投放市場。東風汽車公司EQ1141型載貨汽車等商用車獲中國汽車自主創新成果評選6項大獎。中央科技型企業開發研究出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406項,比上年增長36.2%。
節能降耗再創新水平,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2006年,中央企業積極開展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活動,以節能降耗為抓手,帶動企業結構調整。其中,鋼鐵企業節能降耗指標進一步優化。武鋼集團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2.58千克標煤。寶鋼集團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2%。電力企業節能降耗成效進一步顯現。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供電每千瓦時煤耗同比下降3.79千克標煤,是公司歷史上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中國鋁業公司全年累計實現節能73.68萬噸標煤,節電2.5億千瓦時。
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顯現。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年在安徽等12個省份全面實現“戶戶通電”,解決了54.5萬個無電戶,188萬人的用電問題。石油石化企業以保障國家油氣安全供應為己任,中國石化集團優化煉化生產運行,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仍然加大了柴油的進口,有效保障了“三夏”農業用油和南方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