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出于可能被稀釋的考慮,也趁著摩根士丹利股票上漲的時機,中投于去年6月追加購買12億美元摩根士丹利普通股,持股比例也上升至11.64%。至此,中投公司前后兩次投資摩根士丹利共計68億美元。
但由于金融危機的不斷升級,摩根士丹利股價也大幅下跌。如同投資黑石一樣,中投對摩根士丹利的投資也呈現了賬面巨虧。禍不單行的是,即使在頗具安全邊界的現金管理投資,中投54億美元投資的美國ReservePrimary貨幣市場基金也因受雷曼兄弟破產連累跌破面值,中投的損失持續加重。
隨著近日美聯儲批準中投持有摩根士丹利10%的可轉股權單位轉為擁有投票權的普通股消息的宣布,從當初協定的每股48.07美元的轉股價格和當前每股約25美元的摩根士丹利股份對比來看,兩年的投資,中投在摩根士丹利的投資虧損現在看來可能成定局,浮虧金額約9億美元。
所謂浮虧是指價格浮動的資產在變現以前,購買價與當日結算價在賬面上負的差額。
對于中投海外投資行動的屢戰屢敗,有業內專家評論認為,如果說這兩次失手尚可以歸結為全球金融危機中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而且只是賬面損失,結局未有定論。但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中投在美國斥資54億美元買入的一只貨幣基金也由于跌破凈值而遭遇大規模贖回潮并最終清盤,實在難以讓人理解。
就這一事件,時至今日,中投仍未對外公布具體虧損數額。
問責機制的缺乏
對于口含金匙“出生”的中投公司來說,一直讓人寄望極高。當初籌建中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投資實現外匯資產和國有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中投特有的“出生”背景,使得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中投公司不同于普通的投資者,它承擔著更多的使命與社會責任。
然而,中投公司雖然擁有令人驚嘆的“全明星陣容”,但隨著中投海外投資一個又一個失敗的消息的撲面而來,人們不禁會問,中投公司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最終仍將是誰為之買單?為什么海外投資會屢戰屢敗,是不是該有一個有效的問責機制?
業內人士指出,直到目前,中投公司還非常缺乏明確的投資思路。尤為關鍵的是,對于其海外投資的最終績效,仍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今后中投公司該如何取信于民,這仍將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
事實上,從中投公司建立近三年來,針對中投公司海外投資的一次又一次失敗,中投方面幾乎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回應,也未就巨額投資虧損作說明。
業內人士表示,就已有的中投公司投資行為與結果看,不論是買進黑石,或是投資大摩與相關美國公司(雷曼)債券,都有許多常人看不懂的地方,也絲毫看不出任何投資高明之處。那么,中投海外投資屢屢失敗,其中的問題在哪里?其中的關鍵又是什么?這無疑是中投公司及其監管部門應該、也有責任向社會與國民作出公開說明的公共問題。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長向松祚撰文指出,雖然中投不是上市公司,似乎沒有必要向公公披露其投資策略、投資組合和協議內容。然而,中投是我國政府的主權財富基金,花的是人民的血汗錢,是財政資金。因此,中投有責任、有義務向大眾做出交代。
而之所以一直未有明確回應而遭市場各方頻頻猜測,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沒有一個有效的問責機制。業內專家表示,我國對國企海外投資的控制和監管依然缺位,這方面的法律規定還比較粗糙,且國企海外投資的巨額虧損也普遍缺乏問責機制,這極不利于國有資產的穩健投資和保值增值。
如何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專家建議,今后,應加大對投資責任人的獎懲力度,做到權責分明。若投資獲利,則給予責任人相應的獎勵;若在企業經營和投資決策上導致虧損,即使決策程序完全合法,至少要負領導責任,或者調離崗位,或者引咎辭職,而若決策程序違法,則要負刑事責任。 (記者 童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