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藍藻再次抬頭,巢湖、昆明也出現藍藻信號,重慶三峽庫區則是黑藻,第四次環評風暴針對這種狀況隨時可能重拳出擊。”6月21日晚,國家環保總局一位高層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
水事故頻發成“導火索”
5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太湖藍藻污染大面積爆發,打亂了“節能減排”這一國家今年宏觀調控突破口的既定節奏。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太湖流域的飲用水源地32%的水體水質已達不到飲用水要求。其中,局部地方的飲用水源地水質甚至全部劣于四類水體。而污染源,既有流域內172條河流排放的工業污水,也有農業、城市生活污水和過度養殖所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
“無錫水危機的表象是如何盡快消除藍藻,根源卻是如何拯救日益遭污染的水體。”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以下稱“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說。嚴峻的現實是,太湖只是我國水環境污染的縮影:從滇池、巢湖的藍藻到長江三峽庫區的黑藻、黃河蘭州段近1公里的“紅水”等頻現的大江大河污染事件,國內水環境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整體污染問題。
2007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2006環境狀況質量公告》指出,2006年,國控網地表水監測的7大水系(含國界河流)197條河流、408個斷面中,I~III類水質斷面占46%,Ⅳ、V類占28%,劣V類占26%,換句話說,我國近三分之一的水體連用于農業灌溉都不合格。
第四次環評風暴呼之欲出
“年初,因未能完成去年節能減排指標,環保總局發動了第三次環評風暴。現在水污染這么嚴重,溫家寶總理也作出了太湖污染多年治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相關批示,國家環保總局隨時可能啟動第四次環評風暴。”前述國家環保總局高層人士表示。
2007年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向媒體通報,查處總投資額高達1123億元的82個環評和“三同時”違規項目,并首次啟動“區域限批”政策。
4月9日,在上述“限批”地區整改達標后,潘岳曾表示,今后的“限批”內容與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未按期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總量和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的地區或行業,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國家主要控制斷面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的淮河、松花江等重點河流流域,多次發生特大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環境風險隱患突出的行政區域,都將采取“區域限批”與“行業限批”政策。
在業內人士看來,頻發事故、脆弱的環境承受能力和公眾水安全以及總理批示等都表明,由水污染引發的第四次環評風暴已經是如箭在弦。
暗釀組合拳
盡管前述人士始終不肯透露國家環保總局針對第四次環保風暴可能采取的具體措施,但此前潘岳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2005年第一次環評風暴主要打的是程序違法,從那之后凡是發改委核準備案的重點項目都能夠履行環評。2006年第二次環評風暴由“項目”層面到了規劃層面,目前規劃環評的法律正在國務院法制辦的審核之中。2007年第三次環評“風暴”主要變化就在于“區域限批”政策。直接查處的金額表面上看似乎比前兩次略小一些但是因為“區域限批”而可能停止和延緩的項目金額也許會達十倍以上。所以,無論從波及的范圍還是力度上此次環保執法都要超過前兩次。
依此推斷即將發起的第四次環保風暴除了會將“行業限批”政策鎖定水污染相關行業企業外在“區域限批”上太湖、巢湖、滇池、三峽庫區、黃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等湖泊、河流的重要污染區亦會成為重點限批地區。同時聯系到國家環保總局最近經常會同財政部、稅務部門協同作戰因此通過財政和稅收杠桿調節產業布局或將成為第四次環保風暴的新亮點。
6月11日針對太湖水質惡化的最新情況國家環保總局及相關部門已決定將出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新標準。根據太湖流域經濟發展水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新的區域性標準將高于現有的國家標準接近發達國家的標準。而從現在起太湖流域凡是有氮、磷排放到太湖的項目將一律停止審批,周邊城市也將大幅度提高排污費收費標準。2007年底前太湖流域近20000家化工企業凡是不能達標排放的將一律實行停產整頓;2008年6月底前達不到新排放標準的企業則一律堅決關閉。(王永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