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回收處理利潤可觀 電子垃圾是“環境毒藥”嗎?

2011年05月26日13:5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電子廢棄物 電子垃圾 廢棄電路板 回收利用 焚燒工藝 濕法工藝 循環經濟試點 回收處理

在貴嶼鎮,一名經驗豐富的工人能從電子垃圾中拆解出數百種有用的電子元器件。

潘少軍攝

電子電器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含有金、銀、鈀、銅、鋁、錫等寶貴資源,有很高的利用價值。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其拆解過程產生的“三廢”不僅直接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會對土地、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據統計,全球每年產生上千萬噸電腦、手機、打印機等電子垃圾,其中70%以上通過各種“灰色”渠道進入我國。與此同時,國內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如今已達230萬噸,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國內數量龐大的電子垃圾進入循環利用體系的還不足10%。

如何面對國外潮水般涌來的電子垃圾?如何處理本土產生的大量電子垃圾?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目前國內最大的廢舊電子電器拆解處理集散地——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

國內許多地方都在爭搶電子垃圾資源

一些發達國家禁止其出口   

貴嶼鎮處理的電子垃圾,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歐洲和我國臺灣等地。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把某些發展中國家當作中轉站,將電子垃圾迂回運抵我國,形成了一條“灰色路徑”。

“目前有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更應關注,就是一些發達國家重新審視自身資源戰略,對于出口電子廢棄物的觀念有所轉變。”長三角循環經濟研究院院長杜歡政說,比如日本,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提出“城市礦山”的資源觀,不僅頒布法令禁止電子廢棄物出口,還想辦法從其他國家進口。據統計,日本現有的廢舊電子電器產品中,僅稀土就能提取30萬噸,如能回收利用,足以滿足其本國需求。

“美國環境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去年來過貴嶼,實際上是調研評估美國電子廢棄物出口造成的資源流失問題。”貴嶼鎮鎮長張楚豐告訴記者。

“由于國際金屬價格迅速攀升,國內許多地方都在爭搶貨源,貴嶼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張楚豐說,但貴嶼已經形成回收——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擁有遍布世界的電子廢棄物收購網絡,相關從業者6萬多人,加工處理企業3200多家,年處理量達190多萬噸,在一些貴重金屬的國際價格方面具有較大影響力。

據介紹,貴嶼從電子廢棄物中能提取不少于10種稀有金屬,比如每年提煉黃金超過15噸,而我國黃金的年產量也不過300噸左右。

拆解電子垃圾的利潤在不斷增高

廢舊電子元器件買賣很紅火   

張楚豐介紹,目前貴嶼主要采用來自臺灣的人工拆解技術、有較為環保的火法和濕法工藝,已禁用過去造成嚴重污染的酸洗、焚燒等原始工藝。

人工拆解就是把廢棄電路板加熱到50至60攝氏度,取出可重新利用的電容、電阻、晶振、二極管、三極管等貼片元件,賣給國內外的電子市場和電子加工廠。經過人工拆解后的廢棄電路板則賣給其他加工企業,企業再通過高溫提煉、電解等方法提取其中的有用金屬。

據了解,不僅從電子廢棄物中提煉的貴重金屬能賣出好價錢,拆解下來的各種電子元器件的附加值更高。

在貴嶼鎮的一家手機拆解作坊,老板陳欽明雇了4名拆解工人。“每位工人只要培訓幾天,就能拆解出40多種元器件。”陳欽明說,他從上游企業購買手機板,每天拆解1000至2000片,拆下的元器件賣給下游企業做門鈴、電子玩具等,每年銷售收入約200萬元,凈利潤約50萬元。據介紹,像這樣的加工企業,鎮上還有幾百家。

“今年進了一批IC(集成電路)板,只花27萬元,卻賺了100多萬元。”當地一位老板介紹,進貨要會看“成色”,“洋貨”的價值比“國貨”高很多。

拆解下來的電子元器件,很大一部分流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電子商場,最后賣給做二手機、翻新機或搞維修的買家,甚至賣給一些做新產品的廠家,在國內外形成一個很大的市場。北京中關村一位經營廢舊電子元器件的經銷商說,比如手機,許多人用一年半載就淘汰了,其中的許多電子元器件還能用十年八年,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小作坊的污染問題防不勝防

加工地的污染物嚴重超標

貴嶼曾因污染嚴重,被一些國外媒體稱為“世界最毒的地方” 。

貴嶼鎮旁,農民在田里種植了一些水稻。“這些都是外地人種植的,土壤含有重金屬,產出的稻米本地人不敢吃,都拿來喂豬。”當地人說,至于這些豬最后賣到何處,讓誰吃了,那就不清楚了。

為減少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貴嶼人采取“上風上水”的方式居住。“這里的樓房一般有四五層,一層二層做加工車間,三層以上才住人。”當地人解釋,因為污濁的浮塵離地面一兩米左右,住在底層會吸入太多的廢氣。

這幾年,貴嶼鎮開展過多次大規模專項行動,銷毀用于加熱電路板的煤爐800多個,查處取締通過酸洗提取金、銀的加工點80處,現在的環境情況比過去好了很多,但仍存在問題。

記者隨著執法人員來到一個酸洗加工點。在一條小溪旁,只見一個簡易工棚前排列著20多個大塑料桶,里邊裝著已經分解出來的青黑色銅水,有幾只桶還向外冒著大量黃色濃煙。

加工點老板說,這已經是提煉黃金的最后一道工序了,酸洗用的是強硝酸,整個加工過程只要不到4個小時。記者在現場呆了20多分鐘,就感到胸悶、惡心,真不知道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裝備的工人是如何堅持工作的。

“由于大量的加工企業都是小作坊,技術水平低,加之行業不規范,污染問題防不勝防。”張楚豐擔憂地說,“以酸洗為例,加工人員都是‘游擊隊’,政府白天打擊,他們晚上偷著干,甚至跑到湖南、江西、廣西的深山老林里干。”

讓電子垃圾回收既節約資源又減少排放

規范產業發展是必然選擇

對于資源短缺的中國來說,處理電子垃圾不僅是一個環保問題,也是一個資源戰略問題。

一些環保人士要求堅決取締,因為電子廢棄物是“環境毒藥”,對其回收利用是弊大于利。一些業內人士則感慨地說,電子廢棄物能為國家提供大量的資源,好比是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

“實際上,對電子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可以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杜歡政說,比如,與生產新鋼材相比,利用廢棄電子電器產品提煉再生鋼材,可以減少97%的礦廢物、80%左右的污染,節約90%的原材料,而且兩種鋼材的性能相同。“對于電子廢棄物處理中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可以通過建立循環經濟園區,利用新工藝、采用集中產業和集中治污的辦法來解決,簡單取締等于因噎廢食,不能解決現實問題。”

目前,日本、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通常采用機器拆解的辦法,將廢棄電路板全部粉碎,然后利用磁選、浮選等工藝提取金屬。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成本很高,而且回收率只有80%左右,還有20%無法處理的部分只能填埋,對環境仍然造成相當大的壓力。貴嶼通過人工拆解電子廢棄物,資源回收率達到99%至99.5%,成本只有機械拆解的1/10。

杜絕污染嚴重的酸洗、焚燒工藝,需要建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提升處理技術,規范產業發展。2005年,貴嶼被批準為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但制定的試點實施方案至今未獲批準,國家投資該項目的資金也沒下來。

“建立這樣一個園區,光污水處理系統就需要幾億元投資,鎮政府根本拿不出這筆錢。”張楚豐說,這就需要國家政策、財稅、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否則,既解決不了環境污染問題,也無法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記者 潘少軍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