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甘肅舟曲不顧地震臺等反對上馬大批無證小水電

2011年08月03日09:1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魯地拉 科學發展觀 生態災害 地震滑坡 水利改革 甘肅電力 中小水電站 地震臺 白龍江 水利問題

甘肅舟曲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有68家,只有一家通過安評并到地震局登記注冊,這被地質學家斥為“不要命”。當地地震環保部門反對無效,招商局幫助無證水電站上馬,讓水電開發給舟曲地方財政帶來一年2千萬元左右的稅收。2011年8月2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舟曲無證上馬小水電 專家痛斥“不要命”》,以下是節目實錄:

一、舟曲無證上馬小水電 專家痛斥“不要命”

今天《經濟半小時》將繼續關注水流困局。違規建設水電站,這樣案例并不少見,但前不久我們欄目接到線索,說剛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一年的舟曲正在建設許多水電站,這些水電站既無環評審批,也沒有做地質災害的審核。我們的記者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向有關專家詢問這些水電站可能會對舟曲的地質結構帶來怎樣的影響。

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災害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蹤 ,2500多人受傷。中央和甘肅省投入資金五十億兩千萬,用于舟曲災害重建、恢復生態。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質研究科學家、地質學家徐道一了解到,舟曲泥石流導致41個在建、已建水電站工程合計擾動地表面積達322.83平方公里,棄渣達3834.8萬里立方米,這些工程與棄渣既破壞了河岸山體的穩定,巨大的石塊又容易在狹窄河道中形成“自然壩”造成堰塞湖。

地質學家徐道一,成功預測了日本大地震。

孫文鵬告訴記者,西南、西北地區的山不是一個土包,是峭壁,切的很深的峭壁,本身就是不穩定,再加上山的地質巖石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因水一泡,松散的巖石嘩一下子就下來了。

兩位年過八尋的老地質學家,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去年發生特大泥石流的甘肅舟曲,正加快上馬水電站項目,目前全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已經有68家,而舟曲所在的整個白龍江流域,水電站項目已經超過了1000座,兩位地質學家為此憂心忡忡。

徐道一說,他們不籠統的反對水電站主要反對的地質構造和活動,地形很復雜,這樣的地區有可能就是造成很大的災害的。在他看來,地形上的急變和反差,以及氣候條件,使包括白龍江流域在內的西部地區水能資源富集。但也正是由于地殼結構和地質構造的極不穩定,水電開發也伴隨著引發泥石流等高地質災害的風險。這個看法,得到了同為地質研究科學家孫文鵬的支持。

孫文鵬也表示,看到它又要建水電站,也許才知道水電為何搞成這個樣子。孫文鵬告訴記者當時一聽水電站變成這個樣子,他義憤填膺地回答說簡直是不要命了,簡直是太冒險了。這些老專家的擔心是多余的嗎?我們的記者也立刻趕往舟曲,實地了解這些水電站給舟曲地質結構帶來的影響。

作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龍江長約600公里,經四川省若爾蓋、甘肅省迭部、舟曲、宕昌、康縣、文縣等縣區,一路曲折流向四川,從四川昭化縣注入嘉陵江。這是位于四川若爾蓋和甘肅迭部交界處的白龍江,江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綠色的飄帶,流淌在高原上。進入甘肅迭部縣境內后,山勢變得險峻,兩岸林木森森,遮天蔽日。江水從峽谷中流過,猶如神龍般見首不見尾。

記者沿江而行,越過迭部縣城后,發現奔騰的江水突然慢了下來,在一公里外的江面上,看到了一個攔水壩,江水順著大壩流進了一旁的水渠,而大壩這一側的白龍江河道,因為水流被截斷,幾近干涸,河床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沿江繼續前行,發現有近10公里的河道完全斷流。

在當地跑出租生意的賽囊師傅告訴記者,水電站全是讓電站了,水進洞里去了。白龍江大部分都是干著的。

聽記者問起白龍江斷流的事,賽囊師傅主動當起了向導,他告訴記者,大壩是水電站的攔水壩,江水是通過山里的隧道,流進下游的水電站發電機組了。果然,在距離大壩十公里的地方,記者看到,江水從隧道中傾瀉而下,完成發電功能后,再次被排進了白龍江。但是沒走多遠,記者發現在600米外的地方,又出現了一個攔河壩,洶涌的白龍江,再次變成了安靜的水庫,從一旁的水渠流進了隧道。再次被攔腰截斷的白龍江,河道里除了石頭還是石頭。賽囊告訴我們,這一帶的水電站幾乎是首尾相接,每出現一座攔河壩,白龍江就會有長達幾公里到十幾公里的斷流。

賽師傅告訴記者卡巴鄉這一節有五個水電站,而且都是新修的。

在舟曲水利水務局記者得知,目前白龍江流域干支流水電站超過了1000座。這種水電站,裝機容量不大,上游建有水壩,下游建有發電機組裝,水壩將水攔截后,通過人工渠道注入發電機組,利用落差發電。

舟曲水利水務局的孔經理告訴記者水電站全是水洞式,飲水水電站,通過打洞子,兩級電站有12公里多。當記者問到為什么要那么長的時候,孔經理回答說是為了讓水頭高一點,落差高一點,水頭越高,發電量越大。

一座座水電站把白龍江攔腰切成了一段又一段。雖然正值豐水期,但是除了有幾座水電站放了少量的水之外,其他大部分水壩滴水不漏,把江水都引向了水電站的水渠。大面積河段的白龍江出現斷流,河床只能這樣裸露著。

沿省道313線進入舟曲地界,記者發現,沿途有十幾處才發生的泥石流,憨班鄉的張家誠老人告訴記者,前一天晚上的一場大雨,引發泥石流并阻斷了公路。這里的村民還告訴記者,這一次泥石流很大,泥石流下來的全是是石頭。

當記者問到在山坡挺結實的情況下,石頭是怎么下來的?張家誠老人告訴記者,暴雨來的時候石頭并沒有這么固定。雖然現在車一過的時候灰塵好大,但是,沒有泥石流這個公路是一點灰塵都沒有的。

記者發現,在上游清澈見底的白龍江,到達甘肅迭部、舟曲之后,已經變成了渾濁的黃色。白龍江上游兩岸遮天蔽日,覆蓋著原始森林,到這里成了光禿禿的山,沿途滑坡地帶和路邊高懸的大石頭,似乎一觸即下,讓過往的車輛行人不敢做任何停留。

村民們說,泥石流阻斷公路、砸壞過路車、甚至沖走田地,在這里都是很平常的事。不過,在老人們的印象中,以前的舟曲很少有泥石流。

張家誠告訴記者,以前都是原始森林,都有很粗的樹,現在都沒有了,以前泥石流是很少很少的,現在泥石流這么大,這些跟現在建的壩子很有關系,因為,如果樹林長得很多,就不會發生這么大的泥石流了。

老人說的壩子是指附近的幾座水電站。張家誠說,如今爆發泥石流的這幾座荒山,曾經是連片的原始森林,大樹盈抱,遮天蔽日,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當地伐木伐的厲害,山上的原始森林都被砍光了,后來封山育林后,植被恢復了些,不過這幾年,新建的水電站,把恢復的植被又破壞了。建電站的壞處就是破壞嚴重,當記者問到建水電站破壞什么時,村民們說破壞森林,因為不砍伐就不能修建,不砍伐就走不過去,管子也拉不過去。

采訪中,張家誠老人告訴記者,封山玉林的這些年,他們始終沒有放棄種樹,但是以前布滿原始森林的這些山,現在種樹卻很難成活。以前樹可以成活,是因為以前土質也好。但是現在這些地方種樹沒有水。記者疑惑地問到,按理說這個地方守著江,是個不缺水的地方,為什么樹還種不活呢?村民們說是因為人家溝都有水,我們溝再大也沒有一點自來水。

山還是那座山,為什么當初布滿原始森林的山,現在樹卻很難成活了呢?

水利部部長顧問王浩院士告訴記者因為白龍江這一帶土壤都很薄,原來有植被保護著土壤,現在把這些植被砍掉以后,再下雨土壤就流失了,也就是所謂的水土流失。再種樹,有限的土壤都流失了,再往上種就很不容易恢復了。

年近八尋的老地質學家孫文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曾經在白龍江流域生活過,在他的印象中,現在這個泥石流多發,荒坡遍野的地方,曾經曾經是一個山清水秀、魚兒成群的江南水鄉。

孫文鵬告訴記者以前一下暴雨,都拿著扁擔扎魚。“水中間河道里面嘩啦啦,可以去撿,可以用扁擔扎,這么長(用手比劃)的魚都有,那時候老鄉很好笑,一下雨以后都拿扁擔到水渠里面去找魚。”

鎖兒頭村長也告訴記者原先的河水沖下去都是清清的,現在一下雨就是渾水。記者看著渾濁的河水說不下雨也是黃色的,也是渾的啊。鎖兒頭村長說那是由于順河道修路、修電站影響的。有泥沙跟著下來了。

鎖兒頭村長還說以前隨便看就有魚游,有時間就可以用一個鉤子直接把魚鉤上來,但是現在就沒有了。

環保局長告訴記者:舟曲山清水秀,真正山是綠的,水是清的,天是藍的,白龍江,原來就清澈見底,水里面魚有的都能看見的,但是現在有基本上滅絕了,現在修電站,修電站以后水庫,一級一級,魚兒到繁殖季節要游到上游,要洄游的。現在是洄游的通道斷了。

路過巴藏鄉的時候,記者發現,沿路很多村民都在修房子,這引起了記者的好奇。魯良華老人說,修房子是因為房子地基下沉,有裂縫所以不能住了。魯良華老人告訴記者手掌都能伸進去裂縫里四厘米。在前年,水電站建上來的時候就開始慢慢裂縫了。

村長陳軍權向記者透露,現在基本上80%的房子整個地基是塌陷的。這些房子暫時安全感不強。

現在大容水電站水持續不降,邊上那些果樹整個也淹沒了。

村長陳軍權介紹,巴藏鄉以前有金礦,民國的時候就踩空了,水庫的水是順著掘金洞流進村里的。

薛居民告訴記者以前老人們挖金,水電站把水注起來,就自己下沉。以前是平地,現在是地表的部分陷下去了,才出的洞,這個洞在莊子里很多。最大的下沉的面積有27立方米。

在村民們說的大容水電站,記者發現水電站的水庫,距離巴藏村只有不到3米的距離。

魯金來告訴記者水位上升了差不多有20多米,水庫差不多有3公里。那邊有人種的地全都是水淹了,泡了,都垮掉了,邊全垮下來了。以前沒有水庫的時候兩邊的坡都不垮,水下面,以前地質比較硬,現在水上來了,上面都是松土、沙子,沙子容易泡水。當記者問到,有幾個村出現了泥石流的裂縫,兩岸垮的情況時,魯金來說幾乎就是連著河床一帶全都有裂縫。

記者得知,這兩村現在有3900多名群眾居住,巴藏鄉曾多次出面和電站協商,希望能降低蓄水量,但是電站沒有答應, 最終只同意以每平方200——600元不等的價格補償村民蓋新房子。現在已經有村民領到了補償款,但是村民們發現,麻煩并沒有結束,因為新修的房子又裂了。修完大概三四天出現這個裂縫,裂了就越來越大。

水電站攔水壩和巴藏鄉的房屋地基下沉、墻體開裂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把情況反映給了地質家孫文鵬。

地質專家孫文鵬告訴記者,水壩一抬升,地下水網整個變化,為什么?這里攔了壩以后水位抬高了,水就往兩邊跑,兩邊跑,原來是干的,地下水位的抬高,兩邊的地區的評價那得重新開始,打破平衡了,是什么情況,誰也不知道,地下挖空了的地區,肯定一片坍塌。

在孫文鵬看來,這是水電站無序建設引發的地質災難,水庫緊靠村子,即使地下沒有掘金洞,地下水位也會上漲,導致房屋下沉或坍塌。對于目前水電無序開發引起的江河斷流,地質科學家孫文鵬十分焦慮。

孫文鵬說,破壞不一天就搞掉了,一棵樹在那里長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破壞以后才能夠恢復嗎,還能恢復嗎。整個坍下去了,怎么把它恢復起來,整個村莊沒有了,賠幾萬塊錢,到別的地方建房子,旁邊不可能蓋房子,生態條件沒有了。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央視《經濟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