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屋頂綠化給建筑降溫存水,小區空間內處處見翠、道路鋪設透水磚,地下埋著整套雨水回收和中水再利用系統;盡管在地上蓋了樓、鋪了路,開發后的樓盤項目雨水外排量比之前空地時外排的雨水量還要小……在綠色建筑小區中,市民將感受到處處節水所帶來的好處。上周末,作為本市首部涉及綠色建筑設計的標準,《綠色建筑設計標準》(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開始征求意見。
小區綠化三成多 下凹式綠地占一半
走在小區中,滿眼綠意,肯定比只看到空場來得好。要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征求意見稿”給小區的綠地率劃了條紅線:新城及中心城居住區的綠化率要超過35%,舊城居住區不能低于25%。
那如果為了節約成本,綠地上只鋪草皮不種樹成嗎?不成。每100平方米的綠地上,至少要有3株喬木。“即使是在5萬平方米以下的項目,其木本植物的種類都不得少于30種。”參與本次標準撰寫的專家說。
大雨能存水、小雨能吸水的下凹式綠地,被視為能夠妥善解決“雨水在地上留不住”的最佳解決方法之一。所謂“下凹式綠地”,是指低于周圍道路或地面5厘米至10厘米的綠地,主要包括水池、雨水花園、植草溝、花塘、干塘和濕塘。
“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下凹式綠地所占總綠地面積的比例要大于等于50%。“這就意味著除了一些山包上的綠地不算在內,其他只要在地面上鋪草的地方,都應該盡量是下凹式綠地。”該位專家說。
水景禁用自來水 綠地也要細澆灌
綠地要“喝水”,趕上沒雨的天兒,又該怎么辦呢?
“征求意見稿”中同樣對節水灌溉進行了規定。其中,小區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至少要不低于10%,雨水類的非傳統水源,將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供給景觀、綠化、沖廁所等雜用。而且,就算采用這種非傳統的水源,也要用滴灌、微灌和噴灌等節水方式灌溉。
小區的水景觀確實很美,景觀用水的自來水費卻總是出現在不少小區物業公司曬的“賬單”上。
“征求意見稿”嚴格規定,小區水池、濕地里的水,須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不得采用市政水和自備地下水井的供水;冷卻水必須循環使用;除了兒童池以外的游泳池將使用循環系統,排出的廢水也會被回收利用,甚至包括蒸汽凝結水、空調冷凝水、洗車時用的自來水,也會回收再利用;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或者每天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的居住區和集中建筑區,都要求建設中水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