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天然氣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路線圖已經劃定。昨日,國家能源局在其官網公布了《天然氣“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2015年國產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1760億立方米左右;進口天然氣量約935億立方米。上述兩項數字將分別達到2010年的1.9倍和5.5倍。圍繞著供應量的倍增,基礎設施建設、價格形成機制等制約國內天然氣產業發展的問題都將實現關鍵性突破。
踢開價格機制“絆腳石”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預計年均新增天然氣消費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到2015年達到2300億立方米。在業內人士看來,不是上游氣源供應充足,下游消費量就能實現穩定增長,建立健康的適應產業發展的市場價值至關重要,價格形成機制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正如“谷賤傷農”,目前國內偏低的天然氣價格,已經影響國內企業的積極性。據了解,僅過去一年,我國的天然氣進口價格就上漲了近20%,但由于沒有建立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民用天然氣的價格普遍沒有調整。
業界對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呼喚早已有之。去年年底,廣東、廣西更是在國內率先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試點。兩廣的天然氣定價以上海的燃料油和LPG(液化石油氣)的價格作為參考,再加上管道運輸和其他管理費用等來綜合制定。
此次規劃的出臺,有望將兩廣的成功經驗推廣至全國范圍。規劃提出,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變化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加快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價格在調節供求關系中的杠桿作用,并為天然氣價格最終市場化奠定基礎。同時,還將研究建立上中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國家級天然氣交易市場等。
業界預測,隨著《天然氣“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方案也將在近期出臺。
管道建設將超4萬公里
長久以來,設施滯后已經成為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瓶頸。此次出臺的規劃也指出,天然氣主干管網系統尚不完善,特別是儲氣能力建設嚴重滯后。
針對基礎設施方面的嚴重不足,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設管道總長度將超過4萬公里,建設儲氣庫工作氣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左右。本市的4個天然氣區域管網項目也被納入規劃之中。這4個項目分別是豐南-漢沽-空港、空港-大港東城-南港、寶坻-空港、南港-臨港,項目管線合計總長340公里,設計輸氣能力合計達245億立方米。
規劃還提出,在天津等儲氣設施建設起步較早、基礎較好的省市,今后以逐步完善現有儲氣庫和新建地下儲氣庫為主,輔以液化天然氣(LNG)中小液化裝置和LNG接收站儲罐。
相比于2010年,我國2015年的進口天然氣總量預計將達到935億立方米,增長將達到5.5倍。除陸上管網輸送以外,通過海運輸送LNG也將是保障國內天然氣供應的重要途徑之一。(記者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