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極端污染天周邊輸送北京PM2.5達四成 需聯防聯控

2013年03月08日10:0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PM2.5 極端天氣 污染排放 大氣污染 首都經濟圈 環保部 空間遙感 區域污染 霧霾

李士祥接受記者采訪。京華時報記者張斌攝

昨天,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接受采訪時介紹,北京的大氣污染二成是周邊省市輸送,極端天氣下周邊輸送達到四成,因此北京擬建議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指定部門牽頭,實現PM2.5長期聯防聯控。針對首都經濟圈的規劃建設問題,李士祥表示,目前,京津冀三省市還缺乏完善的協調機制和企業跨地區轉移的利益共享機制。

□關于大氣污染

周邊最多輸送40%PM2.5

近日,北京再次出現污染天,李士祥表示,首都生態環境脆弱,大氣治理任務繁重。在大氣治理方面,區域污染輸送問題成為華北地區大氣治理面臨的共同問題。

京華時報:周邊省市的污染排放是否是導致北京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

李士祥:有數字顯示,北京PM2.5主要污染物來源區域輸送占25%左右,也就是周邊省市的輸送。“在特定氣象條件下,區域輸送可能達到40%左右。解決大氣污染問題迫切需要區域聯防聯控。”

京華時報:您提到希望國務院牽頭治理北京大氣污染,實現聯防聯控,目前進展到哪個階段,今年能否實現?

李士祥:是這樣的,聯防聯控首先要有一個牽頭部門,比如說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指定一個部門牽頭,這個部門可以是環保部或發改委。因為單純依靠北京和周邊省市自己來協調,力度不夠。北京之前曾經跟國家環保部講過這個想法,環保部認為有必要,但目前還沒有到國家層面上。前一階段環保部幫助北京做了一些工作,但面對嚴重的大氣污染,這個治理效果并不明顯。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極端天氣下聯防聯控,比如上個月遇到的北京大面積霧霾,實現北京包括周邊的一些企業關停,而一旦是非極端天氣,霧霾并不非常嚴重時,還很難實現聯防聯控。

京華時報:也就是不管天氣是重污染,還是一般污染,聯防聯動將是一個長效機制。聯防聯控有什么具體措施?

李士祥:我們現在考慮聯防聯控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產業結構、城市規劃等等方面,全面系統地進行治理。具體來講,哪些區域必須綠化,哪些企業項目就不能上馬。但是周邊省市也要發展,單純依靠環保部的力度也不夠。因此,我們提出來要上升到國家層面。

■提出建議

目標:10年PM2.5降三成

針對北京市的大氣污染問題,閆傲霜提出,應該從技術層面創新治理辦法。閆傲霜建議,環保部、科技部應聯合牽頭,指導北京制定藍天行動計劃,實現10年PM2.5等污染物下降三成的治理目標。

閆傲霜表示,治理大氣污染應該加強國家層面的統籌指導,實現區域聯防聯控,建議國務院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和省級聯合構建治理小組,研究制定整體規劃,完善法規政策,將大氣污染防治,機動車總量控制,產業轉型升級全部考慮進去。此外,還要實現大氣污染緊急狀況下的全方位監控措施,充分利用空間遙感技術監測,以及減排計劃、綠色出行、日常節能、采暖方式改變等措施,降低污染排放。

閆傲霜表示,目前北京面臨著人口不斷增長、汽車數量增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等因素,北京確實容易出現重度污染天氣。要正視挑戰,堅持不懈地治理大氣污染。

大力發展綠色公共交通

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何維建議,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產業準入政策及落后產能淘汰名錄,堅決關閉不達標的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2013年底重點區域全面供應國Ⅳ車用汽油,2014年底供應國Ⅳ車用柴油,2015年供應國Ⅴ油品。

何維建議環保部、衛生部著手制定“國家空氣質量與公眾健康保障工程”規劃,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城市空氣質量以及公眾健康改善指標和目標;加快PM2.5監測實施進程,力爭2014年底全國所有城市完成PM2.5的監測及數據發布;加大電力、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的減排力度;大力發展綠色公共交通。

此外,何維建議科技部設立大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專項研究,加強大氣環境污染對公眾健康影響的基礎性研究,研究PM2.5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科學評估灰霾污染對公眾健康的負面影響。

□關于首都經濟圈

京津冀尚缺乏健全協調機制

李士祥表示,世界城市發展史表明,城市群不僅已經代表國家成為參與全球競爭的綜合單元,而且也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載體。在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中,京津冀占據重要位置,打造首都經濟圈就是促進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京華時報:目前首都經濟圈的進展如何?

李士祥:打造首都經濟圈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三省市發展缺乏完善的協調機制和企業跨地區轉移的利益共享機制。在功能定位、產業鏈條、資源整合、空間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不統籌、不協調、不互補。發展階段的較大差異導致北京向周邊地區的產業轉移很困難。2012年北京市技術輸入流向中,26.7%留在北京,56.3%流向外省市,17%出口。其中,輸入到天津的只有0.8%,輸入到河北的僅占

2.4%。

京華時報:首都經濟圈的大規劃什么時候出來?

李士祥:其實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大的規劃,包括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結構調整。實際上,很多人口的問題是從屬在產業結構下面的,有什么樣的產業就會聚集什么樣的人口。目前,河北正在研究,北京市規劃委參與其中。但不是簡單的問題。我舉例說下,比如北京要建的新機場,三分之二的面積在北京的土地上,而三分之一在河北的土地上,目前國家發改委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將統籌研究北京和河北的新機場布局問題。

京華時報:您認為首都經濟圈會為北京帶來什么變化?

李士祥:比如現在的空氣污染治理,就需要首都經濟圈發揮作用,實現聯防聯控。此外,北京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水資源方面。去年,北京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193.3立方米,解決北京水資源緊張問題除了自身嚴格水資源管理外,還需要建立跨區域的水資源保護機制和生態利益補償機制。概括起來說,以首都城市為核心的經濟圈,不僅能履行首都職能,而且能成為經濟增長和城市化的主流形態。首都有條件成為國際重要的經濟、金融、商貿中心和跨國公司的控制中心。

京華時報記者文靜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