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1月31日清晨,北京降水相態多樣,雨夾雪、雪、凍雨同時存在,新年以來第四次“霧霾壓城”持續至第五日。受冷空氣影響,當日北京大部分地區的空氣質量指數轉為重度污染級別,2月1日有望連跳二三級,達到優良級別。圖為游客在霧氣重重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游玩。中新社發劉關關 攝
東方網1月14日消息:“你知道世界上什么距離最遠?”昨晚,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郎永淳在一場媒體聯誼會上發問自己的搭檔并自已回答說,“那就是咱倆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我拉著你的手,卻看不到你的臉!因為北京的霧霾實在是太重了。”截至昨天,京城已經連續3天遭遇空氣質量六級污染,大部分區域的空氣質量指數AQI更是一度達到極值500。今天的東方早報刊登了一張籠罩在霧霾中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照片,并配以大標題《你看得見天安門嗎?》。連日來的大霧,讓一條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帶斜穿1/3的國土,從北京、天津到石家莊,從鄭州、南通到貴陽,空氣污染指數紛紛“爆表”,74個重點監測城市近半數嚴重污染。
面對頭頂昏暗的天空,越來越多人在思考:如何走出這令人窒息的污染圍城?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提醒居民減少戶外活動,督促施工單位控制揚塵,強制機關單位停駛部分公務用車……北京等地啟動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力爭將污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然而這些事后的末端處置,難以替代系統、科學、高效、有力的源頭治理。新華社也發表微評說,各地臨時抱佛腳的應對措施雖然不少,但卻遠遠不夠,濃霧中我們需要看清自己腳下的路,更要認真梳理生態中國的大路。狂躁式發展讓不少人不少企業不少地方只管自己的利益,完全不講生態公德,霧霾在給我們上生動的一課。
其實,今天北京的污染像極了過去的倫敦。60年多前,也是在12月,一場大霧襲擊了倫敦,接近零度的室溫導致居民們在家燒煤過冬,煤煙加上風速低,產生了一種濃重的黃色煙霧,能見度降到幾英尺,公共交通、影院和體育場全部關門,短短5天內大約有4000人在濃霧中死亡,成為20世紀全球最嚴重的環境公共事件之一。對英國而言,這場“殺人濃霧”是災難也是機會,英國人從此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世界上第一步現代意義上的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出爐。
在日本,去年,一出“購買釣魚島”的鬧劇讓更多中國人記住了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但在2003年,許多日本人記住他的是這樣一個畫面:在有關東京都治理空氣污染的記者會上,石原手舉著裝有黑色污染物的瓶子,告訴在場的記者,東京都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大型柴油車排放出這些黑色粉塵,他提議禁止超標大型柴油車進入東京都,以此為開端,千葉縣等地也開始執行類似政策,日本空氣質量得到大幅改善。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氣候問題研究學者沃德說,“解決空氣質量問題不可能一夜實現,需要政府堅定決心,拿出并落實規劃,”當年,倫敦地鐵也是拿“價廉物美”的煤做燃料,結果不僅導致空氣中充斥有毒硫磺氣體,也給倫敦城市形象抹黑。但倫敦當局很快意識到這樣的后果會非常惡劣。于是開始陸續研發用蒸汽機車,以及電力機車作為動力,才有了今天既環保又經濟的動力設計。其實,與世界上主要工業國家相比,中國的環境法規并沒有落后多少,但超前立法卻不能遏制不斷惡化的環境,原因之一就在于地方政府及官員重視經濟增長、輕視環境保護。多年來,中國的環保投入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太低,從現在起,我們必須轉變發展觀念,拒絕被污染的GDP。
不過,應當看到,近些年來,我們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十一五”期間,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二氧化硫等空氣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但是這一成績遠不足以令人樂觀。連日來濃霧重鎖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們:隨著經濟發展的快速向前,工業化、城鎮化還將持續,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空氣污染防治依然面臨巨大挑戰。但是,經濟發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氣不好是小事”心態來應對突發情況,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圖自己方便、不管環境負擔。只有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我們才可能擁有天藍、地綠、水凈、風清的美好家園。從現在起,中國需要下決心把握好一種平衡,平衡的一端是環保,另一端是發展。美麗中國,從健康呼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