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地球之腎"衰竭退化 濕地亟須法規保護

2014年01月15日15:5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濕地面積,濕地類型,地球之腎,濕地生態系統,濕地資源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劉羊旸、林暉)過度捕撈、污染、基建占用……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空間正被不斷擠壓。根據13日發布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雖然近年來我國濕地保護面積有所增加,但威脅濕地的因素更值得我們警惕。

“地球之腎”正在衰竭退化

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中的一組數據須引起高度關注:近10年間,全國濕地面積同口徑下減少了339.63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減少337.62萬公頃。此外,河流、湖泊濕地沼澤化,河流濕地轉為人工庫塘等情況也很突出。

“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較多的國家之一。但從總體看,面積在減少、功能在退化。”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研究員崔麗娟指出,近年來中國濕地保護力度逐漸加強,退化速度有所減緩,但濕地生態狀況依然不容樂觀。

“‘地球之腎’面臨消失的說法不是危言聳聽。”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雷光春指出,濕地消失有兩種表現,一是圍墾之后濕地直接消失,二是濕地污染。濕地最大的功能是凈化水質、降解污染,但污染一旦超過生態承載力,濕地就變成水下荒漠,對生態系統是毀滅性的打擊。

由于污染、圍墾等原因,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減退。僅從濕地鳥類資源變化情況看,兩次調查記錄到的鳥類種類呈現減少趨勢,超過一半的鳥類種群數量明顯減少。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功能下降?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指出,除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占用和改變濕地用途是主要原因。

“我國濕地資源面臨的威脅呈增長態勢。”張永利表示,威脅濕地生態狀況的主要因子,已從十年前的污染、圍墾和非法狩獵三大因子,轉變為現在的污染、圍墾、基建占用、過度捕撈和采集、外來物種入侵五大因子。

圍墾和基建占用成最大威脅

調查顯示,近10年間,我國受基建占用威脅的濕地面積增長了近10倍。照此速度,今天的濕地很可能成為未來的荒原。

“圍墾和基建占用是導致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的兩個最關鍵因素,而且受影響的濕地范圍占有較大比重。”張永利指出,圍墾主要發生在沿海地區、大江大河的兩側以及湖泊的周邊地區,基建占用主要發生在沿海地區。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沿海地區累計喪失和被嚴重破壞的濱海濕地近220萬公頃,約占濱海濕地面積的50%。

“由于為經濟增長而釋放的短視利益驅動,濕地不斷受到侵占和破壞。黃海、東海、渤海每年濱海濕地退化速度相當快,一些傳統上的海邊鹽田濕地幾乎都消失了。”雷光春說。

崔麗娟指出,當前各地都認識到了應該保護濕地,但真正怎么保護還需要商榷。特別要警惕名義上是在恢復和保護濕地,而實際上是在侵占和破壞濕地的現象,如,過度開發搞旅游甚至房地產。

去年5月施行的《濕地保護管理規定》明確,國家對濕地實行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國家林業局在剛剛出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中劃定了濕地保護紅線:到2020年,中國濕地面積不少于8億畝。

“應該根據各個濕地不同的生態承載力進行分類,有的濕地要不惜代價地進行絕對保護,有的可以適當允許人類活動,但不論如何都應該有個生態容量的控制。”崔麗娟表示。

保衛濕地需完善法律健全機制

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近10年來,全國濕地保護面積增加了525.94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由30.49%提高到43.51%。

但調查結果還顯示,全國濕地保護的空缺依然較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濕地候鳥遷飛路線、重要江河源頭、生態脆弱區和敏感區等范圍內的重要濕地,還未全部納入保護體系之中。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濕地保護率僅為51.52%,國家重要濕地保護率僅為66.52%。

專家普遍表示,要建立健全濕地生態補償機制。雷光春說,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是很重要的公平發展機制。要建立一種可以評估、可以檢驗生態效果的機制,以促進社會對濕地保護的支持和認可,讓周邊老百姓在濕地保護中受益,這樣才能把濕地保護帶到合理正常的軌道上來。

張永利指出,從管理角度看,國家還未出臺濕地保護條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撐十分薄弱,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有待提高。

“濕地保護面對最大的瓶頸是法律不健全,現在濕地在國土資源里被界定為未利用地,這個問題不解決,各級政府會認為圍墾是理所當然的。”雷光春說,要盡快制定出臺濕地保護條例,明確濕地保護職責權限、管理程序和行為準則,對破壞濕地行為有相應的懲罰措施。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