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截至2月7日,秦皇島港動力煤庫存突破800萬噸的庫存警戒線,創下自2013年2月份以來的新高。如果加上曹妃甸港、京唐港和天津港,北方4港的動力煤港口庫存就將近2200萬噸。由于下游需求未見明顯回暖,這一庫存數據仍有繼續攀升的可能。經歷2013年四季度市場價格持續上升、景氣度走勢平穩的短暫回暖后,煤炭產業的市場行情遭遇了嚴酷的“倒春寒”。
更嚴峻的是,庫存高企不僅限于碼頭,而且已在煤炭企業和用煤大戶的產業鏈條上傳導開來。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煤炭產業產成品資金同比增長11.8%,較上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也表明,截至去年12月底,煤炭企業存煤約8400萬噸,比2011年同期增加約3000萬噸。今年以來,煤炭企業庫存增長的勢頭并沒有減弱。
重點發電企業存煤方面,截至2013年12月底,重點發電企業存煤8159萬噸,同比增長0.6%。從2014年以來的情況看,電力企業存煤狀況同樣存在繼續增加的動力。此外,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受困于化解產能過剩和節能減排壓力,耗煤量也有所減少。
總的來看,煤炭企業庫存高、港口煤炭庫存高、電廠煤炭庫存高的“三高”局面已經形成。造成煤炭庫存高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從供給層面看,近年來煤炭產業持續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投資,產能建設相對超前,形成的產能集中釋放,在下游需求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些產能很難得到有效消化。而去年四季度,煤炭價格的報復性反彈發出了市場回暖的錯誤信號,導致一些煤炭企業不顧“產業正處于寒冬期”的現實,開足馬力生產,造成煤炭庫存積壓。同時,進口煤憑借價格優勢,特別是在國內煤炭價格出現報復性反彈后,持續沖擊國內煤炭市場,加劇國內煤炭供給相對過剩,也加劇了各個環節的煤炭庫存持續增加。
從需求層面看,今年以來,全國多個省份出現罕見的氣溫偏高天氣,電力迎峰度冬的壓力減弱,電力用煤減少;適逢春節,下游工業企業停工導致煤炭日耗急劇下降;下游行業在政策因素影響下,煤炭需求減弱,買煤的積極性明顯降低。去年四季度,煤炭市場已經出現“無量空漲”的行情,煤炭價格雖然環比上漲,但銷售收入同比增速卻由增轉降,表明市場需求并未增加。今年以來,煤炭價格在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出現持續下滑,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一路走低,1月29日跌至584元/噸。庫存高企,價格下滑,將使煤炭企業的經營困難繼續加大。
業內有一種觀點樂觀地認為,煤炭產業的景氣走勢已經趨于平穩,各項指標有望得到修復,產業經濟周期性調整有望軟著陸。不過,長期來看,煤炭產業仍面臨全球煤炭產能過剩,進口煤持續沖擊,國內煤炭產能集中釋放等因素影響。此外,國家推動節能減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持續推進,也在一定程度減少了煤炭用量。短期看,春節后動力煤處于供需淡季,加上1月份貿易商進口合同集中兌現,國內煤炭需求將進一步受到抑制,國內煤炭去庫存化過程仍將持續,煤炭市場供需總體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不會改變。因此,煤炭產業短期內擺脫不利局面、走出產業“寒冬”的可能性不大。
對于煤炭企業而言,要熬過這輪“倒春寒”的行情,關鍵是加快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在資源約束、成本約束、資本約束、市場約束、綠色約束等條件下,找到新的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而從宏觀層面看,必須加快依靠改革與發展化解產業運行中的不利因素,特別是要更徹底地推進煤炭產業市場化改革,盡快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引導煤炭產業優化產能結構,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千方百計化解已經形成的相對過剩產能。只有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煤炭企業才不會畏懼“春寒”。(記者 林火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