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北京治霾再啃硬骨頭 從調整首都功能定位上下功夫,在控制細顆粒物上作文章
北京市委全體會議通常每年舉行一次,但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年3月初,短短4個月內,北京市委已先后舉行3次全會。治理城市病始終是全會關注的焦點,治理大氣污染更是成為重中之重。
這與這座特大型城市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密切相關。“大氣污染防治是北京發展面臨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了首都大氣污染防治的緊迫性。
功能瘦身:舍與得的智慧
不難發現,首都北京的功能定位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在總書記“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的表述中,明顯弱化了經濟功能定位。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北京市的相關文件和領導講話中,已經鮮有經濟中心的表述。
在今年的北京市兩會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說:“不能在發展的過程中,干著干著,就什么都想要,政治的、文化的、教育的、科技體育的,都弄成中心,最后又想搞成個經濟中心。”
解近憂,必先謀遠慮。為首都瘦身,事關長遠。
3月1日,北京市委五次全會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近1.2萬字的講話中,反復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
郭金龍認為,北京的問題表面看是人口過多帶來的,其實深層次上是功能太多帶來的。
北京市逐漸意識到,調整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關鍵是要處理好舍與得的關系,克服舍不得的思想。北京地域空間有限、資源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搞。
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要有所為,騰籠換鳥。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要有所不為,舍得放棄。
根據近期大大小小會議釋放的信號,北京市將堅決淘汰吸引流動人口過多的產業,堅決退出高消耗、重污染產業。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說,調整產業結構,要使產業選擇和城市功能定位相吻合,城市規模與資源稟賦相適應。
事實上,2013年,北京市已經調整退出高污染企業288家,今年北京市還將退出鑄造、燒結磚瓦等企業300家。
控制PM2.5:做好4件事
“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為北京治理大氣污染指明了方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士祥指出,北京在大氣環境治理方面要做好4件事,即減煤、減排、控車、降塵。
根據計劃,空氣質量目標、壓減燃煤等任務被細化為84項措施,并分別明確了牽頭部門和責任人。
在壓減燃煤方面,北京市設定了今年壓減燃煤260萬噸的目標,力爭年內四大熱電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加快“無煤區”建設步伐,完成1.7萬戶家庭清潔能源改造和拆遷,完成400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改清潔能源工程。
控車減油的主要措施包括:嚴格落實機動車總量調控政策,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560萬輛左右。淘汰20萬輛老舊機動車,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規模力爭達到兩萬輛。
治污減排方面,北京市將完善“減二增一”的環評審批制度,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工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等重點項目,完成“百項”企業污染防治技改工程。燕化公司和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減排揮發性有機物 1.4萬噸。
清潔降塵方面,實施施工揚塵治理專項資金制度,將防治費用列入工程成本。全市土石方工程全部規范使用高效洗輪機,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全部規范安裝視頻監控設備。
啃硬骨頭:敢碰硬敢擔當
對于首都環境治理的艱巨性,北京市委、市政府有著清醒的認識。
“實現北京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的目標,越向縱深發展,工作越復雜,越需要有敢于碰硬、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的精神。”郭金龍在2月召開的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上表示。
按照郭金龍的理解,治理城市病,解決首都環境建設難題,出路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要靠深化改革。
在這之中,經濟政策成為北京市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根據部署,北京市將在全面落實熱泵、太陽能等鼓勵利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政策基礎上,出臺農村地區電采暖等清潔能源利用的鼓勵和補貼政策,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
這一政策如能得到實施,對于完成農村地區的散煤壓減任務,意義重大。
北京市還將對沖天爐、家具、瀝青防水卷材等高排放企業實施懲罰性水價、電價,引導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加快調整轉型、有序退出。
北京市同時提出,嚴格落實新出臺的排污收費政策,加倍征收超標單位排污費,促進高排放企業主動減排。
類似的經濟政策還包括:
——研究制定燃油排污費、階梯油價、低排放區交通擁堵收費等引導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的經濟政策。
——出臺實施高污染行業退出鼓勵政策,制定企業污染治理、技改升級的經濟鼓勵政策。
——制定工業涂裝、鍋爐等7項更為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督促排污單位加快末端治理設施的升級改造。
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改革措施還表現在強化法制保障和強化問責制度等方面。
《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3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之后的首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周,北京市查處了95家有違法排放行為的企業和單位。
在北京,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已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評價與考核體系。這被認為是強化責任追究的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