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黑龍江:何時不下"石墨雨"?

2014年03月27日10:3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統一開采 入選品位 大礦脈 礦石質量 奧宇

何時不下'石墨雨'?

在雞西,石墨讓人又愛又恨。

雖然窗戶上遮著一層厚厚的塑料布,但黑龍江省雞西市麻山區車站委居民楊玉英家的窗臺上還是積著一層石墨灰,“這兒周圍有好幾家石墨廠,產生的石墨粉塵特別多,晚上用手電筒往天上一照,石墨粉塵就像下小雨一樣”。石墨粗放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活。

日前,記者在黑龍江省石墨企業集中的雞西、蘿北采訪時發現,這些“黑金子”實在讓人又愛又恨。根治環境問題,保障石墨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成為地方政府和群眾關注的焦點。

大米為啥賣不出去?

石墨粉塵影響日常生活和種植業,尾礦庫偷排污染水源;為應付檢查搞面子工程

在雞西、蘿北等地,當地人告訴記者,在沒進行大規模石墨開發前,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但隨著石墨企業增多,生產石墨的尾礦砂堆積如山,遇到大風就會揚起沙塵暴。

今年72歲的李興國在雞西市麻山區一家石墨礦工作了30多年,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活環境卻因石墨開發變得越來越惡劣。他說,他們村幾乎被石墨尾礦壩包圍了,一到春天經常是大風卷著尾礦砂籠罩整個山村,人們出門都睜不開眼睛,身上、嘴里滿是細沙子。

除影響日常生活外,石墨粉塵還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種植業。據媒體報道,受石墨礦開采影響,雞西市長出了“黑芯”大米。原雞西市東麻山區石墨礦職工尹言勝抱怨說,礦區周圍種植的水稻在整個生長期都受石墨粉塵污染,大米根本賣不出去。

蘿北縣云山林場部分居民反映,當地人做過估算,石墨廠附近土地平均每公頃玉米地比其他地方少產近兩噸;當地種植的木耳很容易腐爛,有些根本長不大。

據當地居民介紹,每當大雨來臨,一些尾礦庫為防止發生潰壩,會將廢水、廢渣偷排至尾礦壩外,給地下水和河水水質造成隱患。還有少數尾礦壩應該清理,但企業出于經濟利益考慮不僅沒清理,還趁政府監管薄弱的時候偷排。

石墨素有“黑金子”的美譽,但在雞西市恒山、麻山生活的人對它又愛又恨。愛它,因為石墨是當地主要的經濟支柱;恨它,因為石墨粉塵又輕又細,簡直無孔不入。由于工藝落后,早些年石墨企業幾乎“全裸”生產,浮選車間開放、包裝場地開放、運輸過程開放,石墨粉塵隨風飄揚。

當地多位群眾說,只要有市級以上領導來檢查,這些石墨企業總會提前得到消息,通常會停工或者半停工,以減少粉塵排放。企業還會提前清掃當地主要街道,有時會在機動車后面綁上大功率吹風機,將路面上的粉塵吹走,甚至調來灑水車清洗路面,給領導呈現一個干凈整潔的礦區。但領導走后,一切污染又會恢復,百姓依然受苦。

環境隱患有哪些?

污染防治設施陳舊,石墨粉塵無法收集;尾礦庫庫容小,已接近服務年限

如果從1936年雞西市柳毛石墨礦開采算起,雞西的石墨開發已有77年歷史,期間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兩次“開發熱”。

黑龍江省石墨礦石儲量約占全國的60%。經過幾十年發展,黑龍江省石墨產業已逐步壯大并形成較為堅實的產業基礎,總生產規模達每年160萬噸。尤其雞西市和蘿北縣擁有較大的石墨礦,被稱為“中國石墨之都”、“中國石墨城”,吸引了不少石墨開采加工企業。

直到本世紀初,雞西、蘿北的石墨開發還基本停留在“原字號”上,特別是歷史上的盲目、無序開發給環境造成的破壞,已成為人們心頭的“隱痛”。

記者調查發現,黑龍江省石墨企業大多規模小、產能少、產業鏈短,缺乏核心競爭力等矛盾已逐漸暴露出來。有些石墨粗加工企業產能甚至小于每年5000噸,而且多數屬于粗放型采選,洗選企業多、精深加工企業少。石墨產業技術落后,產品以低檔產品居多,球型石墨、高純石墨、改性石墨等中檔產品較少。

黑龍江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指出,多數企業管理方式粗放,非法開采、盜采情況嚴重。據統計,雞西市現有石墨企業28家,但深加工企業僅5家,年處理礦石能力350萬噸,而精粉生產能力僅26萬噸。2013年,雞西市石墨產量達到18萬噸,深加工產品卻只有3萬噸。另外,企業污染防治設施陳舊老化,石墨粉塵難以有效收集處置。

同時,這些石墨企業環評文件規定的要求與環境保護實際狀況亦有較大差距。目前,雞西有15家石墨粗加工企業為2005年之前建廠投運,企業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為十幾年前辦理,當時按環保部門要求投入運行的污染防治設施因長期未及時更新維護,已陳舊老化,部分企業烘干、篩分、包裝、運輸、卸料等工段未采取有效的封閉措施,石墨粉塵的收集處置已不能滿足目前環境保護的要求,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大。

除此之外,部分尾礦庫庫容小、服務年限短、選址不合理,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鶴崗市蘿北縣和農墾總局延軍農場交界處共有11座尾礦庫位于鴨蛋河兩岸,且部分尾礦庫壩體相連,不便于安全監管。很多尾礦庫單體庫容小,隨著石墨產量逐年增加,承載力逐步縮小,已不能有效容納尾礦,且很多尾礦庫已接近服務年限。

治理從何入手?

治理粉塵會有額外收益,部門聯動加強監管,實現尾礦庫廢水閉路循環

相比多數企業污染嚴重的狀況,也有部分企業展示出了較好的一面。在環保等部門的“嚴防死守”下,一些企業近年加快了環境治理步伐,區域環境已有所改觀。

兩年來,雞西市麻山區要求各石墨企業“關門”生產、包裝,“密閉”存放、運輸。各家企業均投入150萬元~200萬元強化環保,采用水膜除塵、煤氣發生爐等方式治理煙塵,以布袋除塵方式治理粉塵,采用生產水循環利用方式節約用水、減少廢水排放。

當地環保部門不定期進行日查、夜查,對發現生產車間、包裝車間密閉不嚴、直排廢水的企業一律關停整改。

一位石墨選礦企業老板告訴記者,布袋除塵不僅解決了石墨粉塵污染環境的問題,還使企業有了意外收獲,每家企業僅布袋除塵一項,每月可回收50噸優質石墨。正因為有了這樣可觀的經濟效益,加大環保投入已經逐漸成為雞西石墨選礦企業的自覺行為。

雞西市恒山區建立了安監、工信、環保等監管聯動機制。針對企業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職業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下達整改指令,指導企業制定整改措施,

限期整改;對拒不執行監管指令及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一律停產停業整頓。

“環保部門加大對石墨選礦的環境監管力度,全市所有企業都在烘干、篩分等環節上齊了環保設施。”雞西市環保局副局長匡宏興說。

雞西針對烘干車間煙塵問題和烘干車間、篩分車間、包裝車間粉塵污染問題,已將石墨選礦企業原始的“烘干炕”烘干工藝全部取消,或改為煤氣發生爐,通過燃燒煤氣進行烘干,或改為型煤爐進行烘干,或改為鏈條爐+布袋除塵器進行烘干,基本解決了煙塵污染問題。

據麻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現有10家石墨浮選加工企業安全生產,麻山區全面加快了尾礦庫改造步伐,部分尾礦庫實現尾礦水實現閉路循環、做到“零排放”。

整合如何進行?

統一開采、資源共享進行行業整合;填埋廢棄礦坑、植樹造林

作為石墨資源大省,黑龍江省近年開始對石墨資源進行整合,但全省進度參差不齊,差別明顯。

雞西市最早提出對石墨資源進行整合,但收效甚微。2009年~2010年,雞西市原有石墨采礦權到期后,雞西市停止辦理新采礦權。當地有企業負責人稱,迄今為止采礦權證已停辦5年左右。

當地原計劃有4個整合主體,但從雞西市工信委得到的信息表明,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局決定批準18個采礦權證,也就是在原來24家的基礎上整合掉9家,新增設3家。這也意味著,當地政府尊重現有格局,采取了更為現實的方案,大多數石墨企業還可以像以前一樣生產。盡管工信部于2012年11月21日發布了《石墨行業準入條件》和《石墨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但根據黑龍江省近日的篩查,石墨產能的準入條件并不高。

相比之下,蘿北縣石墨行業整合卻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蘿北縣石墨產業采取統一開采方式,兩家石墨礦石開采企業為蘿北縣所有石墨加工企業供應礦石,在資源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

采礦公司為股份制企業,19家選礦企業均為采礦公司股東,其所需礦石由采礦公司按需求統一配給,采礦公司本身不以盈利為目的。為了讓礦石配給更公平,當地制定了許多辦法,比如為防止配給礦石質量出現不公平,運輸司機直到要出礦區門口才知道配送對象。

蘿北縣石墨產業園負責人介紹說,礦區總共開采了1600萬噸石墨礦,前些年行業不景氣時每年只開挖10萬噸,現在每年要挖300萬噸礦石。

但是,蘿北模式有其獨特性。蘿北礦產資源集中,為大礦脈,而且礦石平均地質品位10.2%以上,入選品位可達12%,品位比較平均,容易統一管理公平分配。而在雞西市,礦石呈窩狀分布,分布分散,且品位差距較大,不容易統一管理。

共享石墨資源,讓企業之間聯系較多,負責人表示:“蘿北石墨企業比較團結,說限產就會限產。”

這次整合的成功,還得益于石墨行業景氣度上漲。

2003年,蘿北縣決定開價200萬元出售石墨資產,賣了兩年都沒有賣出去。5年后,蘿北縣再次進行行業整合,引入南海石墨集團。鶴崗奧宇石墨有限公司將其資產的70%以566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南海石墨,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天價。但是,2008年石墨價格為2650元/噸,到2011年11月最高漲到6700元/噸。“南海石墨很輕松就把投資收回來了。”這位負責人說。

其實,“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當地已成共識。雞西市麻山區就采取處級領導干部和部門包保(業務分包、確保落實)、企業負責恢復治理的方式,在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通過填埋廢棄礦坑、植樹造林,讓廢棄礦坑重新披上綠裝。

環保“紅線”不能越

摸底石墨企業污染現狀,加快老、舊生產設備及環保設施升級改造

為徹底根治石墨加工企業“舊、小、亂”等問題造成的環境污染,保障石墨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在雞西市調研時要求,要發揮石墨等資源優勢,促進資源精深加工,大力發展新興替代產業,加快經濟轉型。

黑龍江省政府將石墨新材料列為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制定了《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雞西市鱗片石墨優勢資源為依托,引進高水平企業集團,整合資源,加大技術引進與研發力度,重點發展高純石墨、石墨乳、石墨電池等高檔石墨制品,促進石墨深加工,全力推進黑龍江省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黑龍江省環保廳成立專門調查組,深入現場開展石墨洗選加工企業全面調查。在全面詳實掌握石墨企業污染現狀后,提出企業要加快老、舊生產設備及環保設施升級改造,特別是對石墨粉塵等污染物要加大治理投入力度,保證達標排放。

在2014年9月1日前未通過驗收或沒有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停止生產,新建和改擴建鱗片石墨選礦項目設計規模不低于兩萬噸/年,單線規模不低于5000噸/年,杜絕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

黑龍江省安監部門提出,繼續開展石墨尾礦庫安全監督檢查,做好尾礦庫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審批和發放,關閉非法、治理無望和治理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危、病、險庫。做好已接近服務年限的尾礦庫閉庫前的安全評價和閉庫后的安全監管,確保尾礦庫安全。

國土資源部門督促企業按照綠色礦山評價標準,加快露天采坑、邊坡整修和廢棄地的植被恢復,確保無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隱患;及時處置礦山開采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保障周邊水體水質安全,不斷改善石墨礦山生態環境。力爭5年內所有石墨礦達到省級或國家級“綠色礦山”標準。

石墨礦所在地區的雞西市政府相關領導表示,優化資源配置,加速整合現有石墨采、選企業和零散資源,推進石墨有序開采、統一供礦,同時上馬精深加工項目。在繼續推進在建石墨深加工項目的同時,引進一批戰略投資者,通過“建鏈”、“增鏈”和“補鏈”,進一步擴大石墨精深加工制品產能。

在開發的同時,將環境保護作為“紅線”,提高石墨企業的生產規模、生產技術及工藝水平,實施清潔生產,實現石墨產業可持續發展。沒有治理污染的企業要堅決予以關停,“三廢”排放不達標的企業要先關停再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企業不許生產。

不久前,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將黑龍江省石墨主產區的柳毛墨礦業生態修復項目列入2014年的課題研究和基金支持計劃。這一計劃也將有助于當地建立產業園區平臺,延伸產業鏈條,從中提取生態修復資金,使生態修復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了,希望有一天我們這里不再下‘石墨雨’。”楊玉英的話代表了老百姓的心聲。記者吳殿峰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