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青海省長郝鵬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早日建成生態文明先行區
中國環境報記者安世遠 通訊員夏連琪景淑媛西寧報道青海省政府日前召開創建生態文明先行區工作會議。青海省省長郝鵬強調,創建生態文明先行區是青海“三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探索和實踐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力爭早日建成生態文明先行區。
創建工作兩步走
郝鵬指出,青海要圍繞“三年打基礎、八年見成效”的“兩步走”奮斗目標,到2015年,完成先行區建設的總體布局和基本框架,使生態狀況明顯好轉,生態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建設全面推進;到2020年,形成主體功能區布局,在三江源綜合試驗區建設、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等方面為全國或同類地區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郝鵬提出,在創建生態文明先行區的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3個重大關系:一是處理好保護生態與加快發展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合理規劃生產力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二是處理好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的關系,樹立服務民生抓生態、改善生態惠民生的思想,推進生態建設與民生建設協調發展。三是處理好保護生態與維護穩定的關系,積極消除因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促使社會安定有序。
三件大事齊頭進
郝鵬著重強調了事關創建生態文明先行區的3件大事。
第一,全力推進三江源二期工程。要扎實推進草原、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建設,統籌實施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管理、退牧還草、黑土灘治理、防沙治沙等項目,努力實現從應急式保護向持續性保護轉變,從單一生態保護目標向生態好轉、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綜合目標升級。
第二,著力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圍繞保護生態、改善民生、區域發展、創新體制機制四大任務,以二期工程為載體,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建設任務,率先把試驗區建設成為生態文明、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社會和諧的先行區和示范區。
第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堅持先行先試,積極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探索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推動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六大行動抓落實
據了解,今年,青海各地各部門將以“六大行動”為載體,力爭生態文明先行區創建工作取得明顯實效。
一是開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行動。啟動生態功能紅線劃定工作,爭取完成國家生態功能紅線勘界,選擇一個重要生態功能區開展劃定生態紅線試點,開展環境質量紅線前期研究,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二是開展生態屏障保護與建設行動。確保年內完成天然林管護5517萬畝、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管護7441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20萬畝。
三是開展綠色產業構建行動。嚴把產業政策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決不允許為了加快發展而犧牲環境,決不允許把降低環保門檻作為招商優惠條件,決不允許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承接污染轉移,決不允許讓各類產業園區或項目成為新的污染源。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產設備、工藝和產品,著力提升企業的節能、環保、安全和綜合效益水平,騰出環境容量空間,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以內。
四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從降塵、減煤、控車、治企等方面入手,全面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行動,力爭今年使西寧空氣質量優良率高于去年5個百分點以上,重點城鎮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西部先進水平,兩年內東部城市群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75%以上。
五是開展建設美麗家園行動。積極推進城市節能降耗和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力爭年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污水處理率達到65%;再用3~5年時間,爭取把西寧打造成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和園林城市,把海東和格爾木打造成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把玉樹打造成為高原花園、園林、衛生和環保城市。
六是開展生態文化建設行動。力爭年內建成省級生態鄉鎮15個以上,省級生態村5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