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3年度泉州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全文

發布時間: 2014-06-05 17:18:22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方青
關鍵詞: 活性磷酸鹽 污染物入海通量 NH3-N 晉江流域 聲環境質量

聲環境、固體廢物狀況

(一)概述

2013年全市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較好水平,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一般,道路交通聲環境強度等級穩定在二級以上水平。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醫療廢物處置率和泉州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較高。

(二)狀況

1.聲環境

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

泉州市區晝間功能區聲環境質量達標率為100%,與2012年持平;夜間達標率為62.5%,較2012年上升12.5個百分點。石獅、南安市區的晝間、夜間功能區聲環境質量達標率均為100%,與2012年持平;晉江市區晝間達標率為83.3%,夜間達標率為33.3%,與2012年持平,超標主要集中在3類、4類功能區。

區域聲環境質量

全市城市(縣城)區域聲環境質量均穩定在三級以上水平。其中泉州、石獅、南安市區和德化縣城的區域聲環境質量達二級水平(較好),其余的城市(縣城)均為三級水平(一般)。與2012年相比,石獅市區區域聲環境質量由三級(一般)升為二級(較好),惠安縣城由二級(較好)降為三級(一般),其余城市(城區)基本持平。

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

全市城市(縣城)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均穩定在二級以上水平。其中,晉江、南安市區、安溪、永春、德化縣城和泉港區的噪聲強度等級均達一級水平(好),泉州、石獅市區和惠安縣城達二級水平(較好)。與2012年相比,石獅市區和惠安縣城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由一級(好)降為二級(較好),其余城市(城區)基本持平。

2.固體廢物

2013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96.22%,醫療廢物處置率和泉州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狀況

(一) 概況

2013年,泉州市近岸海域13個評價點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4.6%,泉州灣晉江口和洛江口水質未能達到功能區水質要求,其余評價點均達功能區水質要求。其中,晉江口超標因子為活性磷酸鹽、鉛、無機氮;洛江口超標因子為活性磷酸鹽、無機氮。水質保護目標達標率為69.2%,崇武南、泉州灣外、泉州灣晉江口和洛江口未能達到水質保護目標要求;遠岸點金井東部海區水質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

泉州市近岸海域監測站位圖

(二) 污染物入海通量

2013年,晉江入海口蟳埔斷面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為:高錳酸鹽指數5469噸、氨氮1119噸、總氮6001噸、總磷260噸。

2013年,全市直排入海的工業企業廢水排放總量為8155.6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5255.0噸,氨氮排放總量為243.1噸,總磷排放總量為12.08噸。

生態保護與建設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加強生態建設、創建生態市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從創建戰略、制度建設、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和社會文化等五個層面強力推進生態市建設,著力構建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保障和生態文化五大生態體系。生態市建設已融入泉州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全過程。2013年5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生態市建設動員大會,市委黃少萍書記、市政府鄭新聰市長親自到會并就推進生態市建設進行動員部署。市政府印發實施《泉州生態市建設2013年工作計劃》,全面實施生態建設重點項目332個,共投資509.84億元。節能減排、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江河湖海”整治、“點線面”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等重點工作深入推進,各項舉措均取得明顯成效,促進了泉州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全市已初步形成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生態文明建設框架基本成型。截至2013年底,德化、永春、南安3個縣(市)通過環保部考核驗收,安溪、洛江2個縣(區)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建成10個省級生態縣(市、區)、132個省級及以上生態鄉鎮(國家級87個)、1659個市級及以上生態村。2013年9月30日,泉州市成為全省首個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的設區市,2014年元月2日獲命名,我市創建國家級生態市邁入新的階段。

環境保護措施與行動

(一) 主要環境管理措施

1.服務發展大局,堅守環保底線

一是抓好規劃環評。積極推動全市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含22個園區)、港口、碼頭、路網、礦產資源、畜禽養殖業等30個重點區域、行業產業規劃環評的修編和落實,為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和落地創造前提條件。2013年共完成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10個省級開發區(含14個園區),以及泉州市港口總體規劃、泉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晉江流域綜合規劃等21個規劃環評。二是做好總量調劑。完成玖龍紙業、中化重油等一批重點項目的總量調劑,確保項目順利落地。三是抓好審批服務。全年共辦結2688件環評審批,竣工環保驗收1004件。四是嚴把環境準入。對不符合規劃和規劃環評要求以及周邊居民反映較強烈的項目,分別給予暫緩或不予受理環評審批。

2.狠抓減排工作

一是實行量化管理。根據4項減排約束性指標的要求,對減排任務、減排項目及早分解細化成1177個項目并抓好推進落實。二是實行月匯報、月調度。及時督促、指導滯后項目整改推進;按月及時將存在問題報告市政府有關領導并通報給各級各單位主官,就存在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三是成效突出。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13年4項約束性指標任務,其中5個國家年度重點減排項目順利完成,晉江、南安建陶業的LNG替代工作基本完成,SO2、NOX、工業COD、NH3-N減排指標均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淘汰、注銷各類老舊機動車10240輛,首次實現機動車NOX指標減排。

3.進一步強化流域整治

一是繼續抓好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整治。從飲用水源保護整治、養殖業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工業污染整治、生態環境建設、小流域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7個方面,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環境綜合整治,全年完成119個項目,完成投資17.03億元。二是積極推動跨境流域整治。開展跨境流域污染治理三年行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晉江、石獅和晉江、南安開展跨境流域污染治理。截至2013年底,石獅完成投資9816萬元、完成項目16個,晉江完成投資2.16億元、完成項目40個,南安24個項目均已完成。通過治理,晉江與石獅5條跨境小流域、晉江與南安2條跨境小流域大部分監測斷面水質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三是創新開展21條小流域“賽水質”活動,力求“小河凈、大河清”,有效改善小流域水質,投入資金1.66億元,河道清淤47.96公里,關閉搬遷違法企業108家。四是強化飲用水源保護,確保飲用水源安全。組織開展市、縣兩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積極推動中心市區北高干渠飲用水源輸水管道“明改暗”;組織開展全市河流型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工作;進一步推進山美水庫生態修復工程,山美水庫成為全省第一個進入國家優先支持的項目。

4.不斷加強企業監管

一是關口前移。認真組織“兩高”有關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司法解釋的“全覆蓋”宣傳學習,不斷提高企業主“知法、懂法、守法”水平和環保干部職工業務素質。二是規范監管。進一步規范重點工業污染源監管,按程序推進全市64家國控企業、343臺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第三方全委托運維。三是強化違法案件的移送偵辦。建立公檢法和環保部門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聯席會議以及“快取證、快移送、快審理、快判決”工作機制,加強對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案件的查處,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25件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案件。四是加強環境執法。2013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4420多人次、檢查企業12685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461件,罰款2222.3萬元;累計向金融部門通報企業環境違法信息244件,責令84家次環境違法企業在主流媒體登報承諾限期整改。

5.積極防范環境風險

一是不斷完善環境應急管理機制。抓好應急預案編制和備案,市環保局環境應急預案已通過省廳備案,13個縣(市、區)環保局通過市環保局備案;421家企業編制環境應急預案。二是加大環境風險源的摸底、排查,分等級動態管理。我市64家較大及以上環境風險企業,通過分類強化監管,積極排查消除隱患,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按規范要求建設完善各項防控措施。三是進一步完善應急事故響應處置機制。市環保局與市消防支隊、市水利局和福建湄洲灣氯堿化工有限公司等單位簽訂應急聯動保障協議,增強及時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6.扎實抓好重金屬、危險廢物管理和大氣污染防治

一是扎實推進《泉州市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實施方案》,年初下達的20項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項目全部完成。二是著力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嚴格規范涉重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與轉移,嚴把廢物進口審批關。全年共審批轉移危險廢物申請146件,申請轉移34630.3噸;初審進口可利用廢物申請28件,申請進口926300噸。三是編制《泉州市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2013~2015年實施方案》,完成我市“全國第一次生產化學品”有關情況調查。四是積極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印發實施《泉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13年度實施方案》,順利完成德化鑫陽礦業等23個年度計劃重點整治項目。

(二) 環境應急能力建設

1. 初步完成我市首批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的籌建工作,選定泉州市防汛倉庫、金雞攔河閘管理處、山美水庫管理處、石壁水庫管理處、福建湄洲灣氯堿工業有限公司等5處作為建設地點,并建立了環境應急物資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保障體系。

2.對照《全國環保部門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標準》,自上而下地不斷完善環境應急裝備配置,配備完善應急監測和個人防護裝備。

3.積極推進“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年”活動,完成市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評估和備案工作。

(三) 環境監察能力建設

1.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市環境監察支隊通過省環保廳組織的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國家二級標準達標復檢,泉港、石獅、安溪、永春、德化等地通過相應等級的環境監察標準化復檢,并在省環保廳備案。

2.執法隊伍培訓。2013年全市環境監察機構人員參與國家級培訓8人次、省級培訓116人次。通過培訓、講座,逐步提高了環境監察人員懂法、用法、守法水平,提高了環境監察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

3.完善各項環境監察制度,先后出臺《泉州市環境監察支隊錯時執法制度》、《泉州市重點環境風險源名錄》等文件,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思路,強化屬地管理機制,采取例行執法、錯時執法、交叉執法、分類監管、專項整治、群眾參與監督等靈活多樣的執法監管模式,提升環境監管效能。

(四) 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1.強化監測站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我市環境監測能力水平。一是調劑市勞動就業中心的辦公大樓作為市環境監測站用房,并按實驗室規范要求進行必要的改造,改善監測實驗條件。二是核增市環境監測站事業編制20名,加大監測隊伍建設。三是根據《福建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實施方案》,結合實際需要,購置19臺套重金屬監測儀器,拓展重金屬監測能力范圍。四是縣級環境監測站在監測用房、人員結構和儀器設備方面也得到不斷的充實和完善。截止2013年底,全市12個環境監測站均通過省環保廳標準化達標驗收。

2.按計劃啟動細顆粒物(PM2.5)監測。按照環保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的通知》(環辦〔2013〕30號)的要求,精心組織市區空氣自動監測儀器設備的采購和安裝調試工作,于2013年10月1日起在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發布監測數據,成為繼福州、廈門之后,我省第三個實現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并向公眾實時發布監測數據的城市。

公眾參與

(一)環保110社會聯動服務

全年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來郵706件,受理“12369”環保舉報熱線3203件,信訪處理率100%、辦結率99.44%。

(二)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

2013年市環保局承辦市人大、市政協“兩會”涉及環境保護的建議(提案)58件,內容涉及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大氣、水和噪聲污染防治等多個方面,均按要求、按時限辦理和答復,辦件滿意率100%。

(三)宣傳教育

一是組建泉州市環保志愿服務隊伍,從生態保護、環境宣傳教育、環保社會監督入手,積極開展30多場次的環保志愿者系列宣傳和服務活動,環保部門深入基層“接地氣”。二是將2013年確定為“環保宣傳年”,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污染治理等各項環保工作,營造濃厚的生態市創建氛圍。三是推進各類環境友好型創建。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創建191個環境友好型社區,416所“環境友好型學校”, 6個環境教育基地。

   上一頁   1   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