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消費方式要向生態文明轉型

發布時間: 2014-08-21 14:04:25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郅潤明  |  責任編輯: 環境
關鍵詞: 生態文明 科學發展觀 生態環境惡化 生態破壞 生態產業 生態危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如此重要和突出的地位,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僅是生態修復、節約資源和環境治理,而是整個社會文明形態的深刻變革。首先要加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教育,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其次要從改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入手,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構建全新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

用生態文明的理念改變生產方式,建立生態經濟和生態產業。由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對我國發展的制約日益增大,迫切需要進行生產方式的轉變,迫切需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道路。首先,就是要進行生產方式的生態轉向,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的經濟體制。生態文明的經濟體制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克服傳統經濟體制的主要弊端的基礎上形成的。生態文明的經濟體制的本質特征是生態與經濟一體化。生態文明的經濟體制的總目標,是要實現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有效利用,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獲得最佳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使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代價和社會成本降到最低,保證生態、經濟、社會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其次,是要進行生產方式的轉型,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經濟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高度統一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用生態文明的理念轉變生活方式,建立生態文明型的生活方式。進入工業文明社會,“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人與自然的關系全面緊張,這迫切需要人們轉變現在的生活方式。

所謂生活方式,即不同的個人、群體或社會全體成員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制約和價值觀指導下,所形成的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動形式與行為特征的體系。生態文明型的生活方式是理性的、節制的、和諧的、全面發展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型的生活方式,是從生態系統整體出發,把人類的生活方式融入整個生態系統中,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承載量、容納量出發,規定約束人類自身的行為和生活追求的生活方式。它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與協同發展,追求的是人的自身、心理、精神的全面發展,追求的是人—社會—自然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

用生態文明的理念轉變消費方式,建立生態文明的消費方式。在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受“利潤至上”原則和“消費刺激生產”的理念指引,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已經成為互為因果的關系,為過度生產而刺激消費,為過度消費而刺激生產,這已經成為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遵循的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使生產與消費發生了異化:生產就是為了滿足無止境的消費,而消費就是為了滿足無止境的生產。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異化:經濟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科學技術,都是與生產和消費更多的物質聯系在一起,人們的價值觀念以消費更多的物質財富為幸福。這就是現代社會在消費方面的主流價值觀——消費主義,而消費主義是經濟主義在現代社會的主要表現形式,其實質就是物質主義。現代社會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這種生產生活消費方式不僅使人類進入惡性循環的困境,而且給人類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破壞。

現代社會人們的“過度消費”行為,是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一是對商品的需求超出了實際需要。二是對商品的追求,脫離了使用價值。由于過度包裝,使消費者花費在商品包裝上的錢越來越多。三是一次性使用的商品數量大大增加。四是商品的淘汰率太快。商品的更新換代加速了商品的淘汰速度。五是超前消費。超前消費首先在發達國家流行,現在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出現了經濟增長與個人負債同步進行的情況。六是奢侈消費和浪費型消費。例如,不少人熱衷追求名牌和奢侈品消費,不少人擺闊氣、講排場、追求過度消費和浪費型消費。

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表明,現代社會的這種生產生活消費方式是造成生態危機的主要根源之一。為了人類的生存發展,我們必須樹立生態文明的消費觀念,建立生態文明的消費方式。生態文明的消費觀念要求人們的消費心理,由追求物質享受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理性狀態轉變,從而引導企業生產和制造符合環境標準和環保要求的產品,以實現人類社會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協同演進的目標。

(作者為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的建設與政治法學研究所所長 郅潤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