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綠”字寫好轉型文章
——森林要綠,也要產業興、職工富
面對困難,內蒙森工人也在不斷更新對自身優勢的認識。用張學勤董事長的話來說,“在傳統經濟領域上,林區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傳統產業從南向北轉移重要目的地;在新興經濟領域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對生態產品和綠色消費的需求必將呈超常規發展態勢,而林區在發展這些產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品牌優勢。”也就是說,內蒙森工要圍繞“綠”字轉型。
7月22日,在大興安嶺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門口,記者看到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顯示:“上午9點10分,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為9138。”來自北京的記者們很興奮,“據說天安門廣場的負氧離子只有200左右!”但是,大興安嶺人卻不以為意,“高的時候能到一萬八呢!”
內蒙森工有8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兩個國家濕地公園,莫爾道嘎只是其中之一。毫無疑問,對飽受污染困擾的都市人來說,它們的吸引力是極大的。為了發展森林旅游業,大興安嶺人在發展基礎設施的同時,開始向世界推銷自己。“北美阿拉斯加,中國莫爾道嘎”;“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越冷越向北”……別具特色的廣告詞,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豈止森林公園,在張學勤董事長看來,整個內蒙古大興安嶺就是一座綠色的立體寶庫,繁衍生息著333種野生動物、1696種野生植物,孕育了“三少民族”的絢爛文化,發祥了鮮卑與蒙古民族……從砍木頭到看木頭,怎樣讓這獨特的綠色資源造福于林區,造福于全社會?內蒙森工已經有了自己的規劃:著力調整產業結構,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面壯大森林經營、礦產開發、森林旅游、對外貿易、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房產開發以及少量木材采伐、木材加工產業,加快推進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轉變。
在克一河森工公司霍都奇林場,記者看到了黑木耳的“愜意生活”,在高大的松林里,幾萬個黑木耳菌袋整齊地擺放在黑土地上,澆灑的細水柱如薄霧飄移在深綠的林間……大興安嶺發展綠色林下產業條件得天獨厚,食用菌、藍莓、榛子等有機、無污染的產品市場前景極好。克一河森工公司資源管理處職工倪效彬號稱“木耳大王”,他2013年培植木耳達13萬袋,收入13萬元。培植木耳實現了倪效彬的“致富夢”,這得益于內蒙森工集團通過“公司+基地+林戶”的經營模式,鼓勵職工群眾大力發展黑木耳培植業,并對規模較大的種植戶提供無息貸款扶持。
轉型還在路上,希望就在前方,內蒙森工正在打造一張全新的綠色名片。根河林業局局長高希明在一一介紹公司的轉型產業后,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再有兩年,我們的木材生產可以完全停掉,聽從國家的召喚!”張學勤董事長描述的內蒙森工轉型發展的目標是“森林要綠,產業要興,職工要富”,一要建成內蒙古最大的森林碳匯基地;二要建成內蒙古最大的商品林儲備基地;三要建成內蒙古最大的綠化苗木生產基地;四要建成內蒙古最具特色的生態旅游休閑基地;五要建成內蒙古最大的綠色林特產品培育加工基地。“力爭到2015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為繁榮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