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標題:一邊是極度瀕危物種需保護,一邊是國家級貧困縣群眾求發展
??????? 云南西疇難以兩全其美?
圖為云南省西疇縣小橋溝自然保護區內的華蓋木回歸栽培試驗區。西疇縣政府新聞辦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資敏
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香坪山風光優美。其中,香坪山林場的珍稀木蘭園是中國最大的珍稀植物園之一。這里最為珍稀的樹種要數世界上幾乎已經滅絕的野生華蓋木。
記者近日跟隨云南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西疇縣,探訪華蓋木的保護現狀。
拯救植物“大熊貓”
西疇縣境內珍稀樹種較多,但自然環境惡劣,許多樹種瀕臨滅絕。在被譽為“華蓋木之父”的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的木蘭科植物學家、教授劉玉壺的積極倡導下,云南省建成了迄今為止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大的香坪山木蘭園,對珍稀植物進行拯救和保護。
“華蓋木要二三十年以上才會開花結果,并且果實結得很少,種子落在地上,不會自己萌發。”木蘭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曾經在西疇小橋溝自然保護區做過一個實驗,把300顆華蓋木的種子撒在一棵華蓋木的邊上,看種子能不能自己萌發,結果只有一顆種子萌發,并且萌發的種子沒過多久也死掉了。”
由于野生華蓋木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自我繁殖能力,要想保留這一物種,就只能借助人類科技手段進行人工繁育。從2007年開始,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等單位共同參與的“華蓋木回歸自然拯救種植”活動正式啟動。通過人工引種栽培,成活后再把樹苗栽回到華蓋木的原生地,促進華蓋木存活、繁衍。
西疇縣也積極開展了以木蘭科為重點的珍稀瀕危植物的種苗培育及應用推廣技術研究。在木蘭科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繁育工作中,當地林業部門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單性木蘭大苗培育及移栽等試驗研究。并通過專家的指導和實地考察,確定了兩個華蓋木回歸自然試驗點。
西疇縣已經開展了兩次華蓋木回歸自然和種群重建行動,每次種植200株不同齡級苗,每個試驗100株,共計400株。據香坪山林場張玉志場長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00多株華蓋木人工繁育成功,被栽回原生地,生長正常。
保護中尋求長遠發展
西疇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財政自給率僅為7.1%,農民人均收入5124元。一邊是極度瀕危的保護物種,一邊是守著青山尋求發展的群眾,20多年來,西疇縣在保護與經濟發展中不斷摸索,不斷平衡。
盡管西疇環境適合華蓋木生長,但是由于經濟發展困難,加上原始的生產方式以及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使得砍伐珍貴樹木的現象在保護區周邊的村落時有發生。香坪山木蘭園附近村民們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過去,我們燒柴都到保護區里去砍,一天要砍一百多斤樹木。”
為解決村民燒柴、照明等問題,西疇縣政府實施農村能源建設,從源頭上遏制砍伐樹木、破壞森林的現象。截至目前,累計實施農村節能改灶7.7萬眼,建設沼氣池4.3萬口,普及率達78%以上;累計推廣太陽能3.5萬平方米,建有電站12個,裝機容量達9.1萬千瓦,電網改造率達100%。同時,西疇縣積極引導群眾開展退耕還林,推廣經濟林木的種植,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護,加大對亂砍濫伐、販賣野生動植物行為的打擊力度。
從1986年開始,由西疇縣政府出資,專門在西疇縣香坪山林場開辟了一個木蘭科樹木園,保護這些珍稀樹種。目前,木蘭園建設規模1045畝,已經引種國內外熱帶、亞熱帶木蘭科及珍稀瀕危樹種30科147種,其中木蘭科9屬99種。園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5種,二級保護樹種31種,三級保護樹種24種,云南省重點保護樹種12種,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種群數第二的木蘭科及珍稀瀕危樹木遷地保育種質基因庫,園內植物都有較高的科研、科普、教學、旅游等多方面價值。
西疇縣副縣長郭敏告訴記者:“香坪山木蘭園在珍稀瀕危樹種資源保護事業中摸索前行。如今,西疇縣擬將依托這個我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珍稀瀕危植物園,打造中國著名的憩游勝地。”
目前,西疇縣已經啟動了香坪山生態旅游建設項目。將進一步加大珍稀植物收集、保護力度,加強以木蘭科為重點的珍稀瀕危植物的種苗繁育及應用推廣,切實把自然資源保護、人文景觀和村莊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做強生態農業、做大生態林業、做響生態旅游、做美生態鄉村”為目標。
西疇縣還依托香坪山良好的林業自然資源,重點打造雞冠梁子、珍稀植物園等兩個主題片區,圍繞“吃、住、行”等旅游要素,打造香坪山生態旅游品牌,把香坪山建成具有林業特色的生態旅游景區。
“這里距離文山僅28公里,半個小時車程。漫步香坪山,走進原始森林,看飛禽走獸、聽鳥語蟲鳴、聞木蘭花香,香坪山‘芳香之旅’旅游開發前景很被看好。”郭敏站在香坪山半山腰,向著遠處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