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是連綿的丘陵,綠意連天;一邊是平坦的沃野,稻熟魚肥。廣東西江之上,即將通車的江順大橋像一條俊逸的彩虹挽起兩岸,把廣東江門市蓬江區和佛山市順德區聯為一體。
江順大橋是珠三角“廣(州)佛(山)江(門)快速通道”的重點工程,全長2257米,主跨700米,被譽為“廣東第一跨斜拉橋”。
一個大型橋梁工程離不開龐大的施工隊伍、浩繁的建設環節。江順大橋即將竣工,建設者們交出了一份讓人敬佩的環保答卷——他們在西江干流上建設大橋,卻沒有給西江增添一點污染。
江順大橋橋址上下游,各有一個大型取水站,這里為廣州市、佛山市和澳門提供生活用水。在長達42個月的工期里,如何盡量減少施工對水和環境的污染,是對建設者的巨大挑戰。
中國中鐵港航局集團從進場之日起,就把環境友好作為頭等大事。大橋主塔分列西江左右,共有56根直徑達3米的鉆孔樁。樁孔施工從河床算起,每根平均深度90米,鉆孔取出的土石方1000立方米。56根樁基就是五六萬立方米,又是在水面下施工,這么大的工程量,防止泥漿污染江水談何容易?
項目部副經理孫軍介紹,江順大橋設計了特殊的樁基外圍鋼護筒:它超出水面5—6米,確保鉆孔時樁基內高速旋動的泥漿不會溢出來;項目部將以前建在江面施工平臺上的泥漿池搬到河岸上,再依托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把泥漿直接引入岸上的沉淀池,56根樁基取出的巖渣,就這樣一滴不漏輸送到了岸上。
江順大橋主塔高達186米。目前國內大型橋梁塔身施工一般采用爬模技術,圍在塔身四周的鋼模板,隨著澆注高度的提升而自動爬升。以前澆注塔身時,現場建筑垃圾難以斷絕。江順大橋從細微之處入手,對爬模進行了全封閉處理,相當于把塔身施工中的建筑垃圾全部“兜了底”,硬是不讓一丁點垃圾掉落西江。
著眼于保護水源,江順大橋在國內首次在鋼箱梁里鋪放了排水管道。橋面施工中產生的污水,過去直排江中,而這里卻是全部進入不銹鋼排水管,引流到岸上集中處理;大橋正式投入運營后,一旦橋面出現有毒有害物質或油料滲漏,也會匯入排水管,而不可能流進西江。
“在大江大河上建大橋,我們做到了環保零投訴!”大橋工程項目部負責人胡建武說,堅守環境友好的施工目標,是中鐵港航局在江順大橋的嘗試與創新。在大橋施工期內,他們十分注重現場的環境保護,把“清潔施工”理念貫穿到每個環節。項目部在施工棧橋上設置垃圾桶,改變工人隨手丟棄垃圾的習慣。這些舉措雖然加大了建設成本,增加了施工難度,但通過新科技、新工藝的應用,使工程達到更加理想的質量。據介紹,江順大橋采用16臺國內先進的動力頭鉆機,再配以超聲波成孔檢測儀,全程監測施工情況,不僅完全控制了鉆孔巖漿的外泄,而且有效保證了鉆孔不偏孔、不擴孔,水面下的56個樁基全部為Ⅰ類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