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科學認識森林多種功能和效益的基礎

發布時間: 2014-10-23 09:41:59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李文華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森林生態功能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 林分類型 林齡

科學核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對于正確認識森林的多種功能和效益,實施生態補償和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一項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和難度很大的科學研究與實踐工作。為使評價結果更具權威可信性,與以往傳統的森林資源核算相比,該項核算要求把生態學理念與森林資源緊密結合起來,需要利用生態學的研究成果、精確的測算方法和更加完善的基礎數據。這方面的研究和以區域為單元的定量核算,成為當代林業和生態學關注的熱點。

理論框架先進全面

生態系統服務一直是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2000年啟動的“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項目,首次對全球生態系統開展了多尺度、綜合性評估,確立了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的基本框架。1997年,美國著名生態經濟學家Costanza建立了可描述、可測定和可計量的指標體系,對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評估,得到了國際生態學界的普遍認可。另外,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組織也定期對全球森林資源及生態狀況進行監測評價。但是,在國家層面上對森林生態服務進行系統評估的案例并不多。目前為止,也只有日本發布過全國森林生態效益評估結果,美國發布過《國家生態系統狀況報告》。

我國學者在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4年,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了“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納入綠色GDP研究”,提出了森林資源核算的理論和方法,初步構建了基于森林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框架。2008年,中國林科院又以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為基礎,評估了全國森林生態服務價值。

此次森林生態服務核算充分吸收和借鑒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使理論框架更加完善。在核算指標上,參考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按照2008年發布的行業標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從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森林防護等7類13項指標對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核算,總體上能夠反映森林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直接的和間接的、有形的和無形的效益的基本狀況。也把我國在森林生態服務的研究提升至當代世界先進的研究水平。

核算方法日臻完善

我國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繁多,如何科學準確地核算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服務,仍值得深入研究。此次森林生態服務核算在方法上也有不少新的進步。

在森林生態服務物質量的確定上,采用了分布式測算方法,構建了按照省級行政區劃、林分類型、林分起源、林齡結構劃分的四級測算單元體系,確定了7150個相對均質化的生態服務核算單元。還創新性地引入了森林生態功能修正系數,改進了生物多樣性指數,較好地解決了復雜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條件下森林生態服務物質量的確定問題,提高了核算內容的準確性。

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量的確定一直是學術界討論的焦點,也是研究上的一個難點。在此次核算中,采用國際國內常用的替代價格、替代工程、效益轉移、損失成本、防護費用等方法,利用國家統計局等部委公布的相關權威數據,使核算結果更加貼近實際,增強了嚴謹性和可信性。

基礎數據詳實可信

將森林資源清查數據與森林生態定位觀測數據相結合,是此次核算的一個突出特點。我國已經連續開展了8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9—2013年開展的第八次清查,采用國際上公認的“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方法”,實測固定樣地41.5萬個,同時采用遙感等現代技術手段,調查、測量并記載了反映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分布以及森林生態狀況和功能等方面的160余項調查因子,內容豐富,數據詳實,為開展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體系不斷完善,森林生態定位站的數量由原來的24個增加到了100個,長期固定監測樣地的數量由原來的500多個增加到了1萬多個。這些長期定位觀測數據,是確定不同森林類型生態系統服務物質量的重要依據。同時,項目組還通過優化統計方法,加強數據質量控制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

由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森林生態服務核算研究,這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不多見的。在研究過程中,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組織北京林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近百位專家,開展了深入細致的核算研究工作,研究結果通過了國家林業局科技委組織的專家論證,得到了很多院士和專家的高度評價,確保了核算方法的嚴謹性和核算結果的科學性、權威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球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仍然處在探索研究之中,核算的理論、技術和方法都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核算技術的不斷進步,核算的內容、指標也將不斷充實和豐富。這就需要客觀看待和合理運用核算結果,讓這項研究成果更好地為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服務。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