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能源1月14日電(耿健)2014年,致力于讓“天更藍 水更清”的中廣核集團,始終把為社會提供安全、環保、經濟的電力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努力在外部環境、內部機制和發展方式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發展的同時把推進生態文明作為履行社會責任承諾的一個基本標準,而“安全”、“創新”、“發展”、“透明”則成為其不變的核心注解。
華龍一號效果圖 (圖片提供:中廣核)
核電安全 高起點基礎上“步步升級”
2014年4月,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理性、協調、并進的中國核安全觀,接著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明確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核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從建設伊始,這一理念便成為中廣核人心中牢牢的印記。
在2014年10月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中廣核2014年科技大會媒體溝通會”上,中廣核科技委員會秘書長廖偉明介紹說,中廣核集團整個發展歷程就是從1987年開始建設 大亞灣核電站的兩臺機組,做了30多項的重大改進,接著建設了嶺澳一期的兩臺機組,進一步做了16項的安全技術改進。
后續建設的嶺澳二期、紅沿河一期、寧德一期 、陽江二期的八臺機組,再進一步做了28項的安全技術改進,通過“消化、吸收”法國系列技術,形成了 ACP1000系列產品,提高了安全性和經濟性。
2011年3月“福島事故”發生后,為了滿足國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核安全法規的要求,中廣核在上述基礎上又做了14項的安全改進,這些安全改進主要針對福島事故所引發的一些極限情況,核電站安全性再次得到大大提高。
廖偉明表示,中廣核一大部分科研投入應用在安全方面,“安全是核電站的根本,所以我們毫不吝惜投入。”
大量心血的灌溉,結出豐碩果實。
2014年8月,“華龍一號”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組織的專家評審。 “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在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國際三代核電技術先進理念,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聯合研發設計的三代核電機型。 “華龍一號”提出“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采用177個燃料組件的反應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統、單堆布置、雙層安全殼,全面平衡貫徹了縱深防御的設計原則,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
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華龍一號”成熟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可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其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設計技術、設備制造和運行維護技術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經過30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廣核不僅實現了我國核電事業的高起點起步,確保了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更為國家積極推進核電可持續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香港的繁榮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