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的規定,現發布《2014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一、綜述
2014年,杭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兩美浙江”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環境立市戰略,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杭州”建設。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01.16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6.4%以上,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用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了2.04%、5.78%、5.10%、3.76%,提前并超額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市水質達到或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的斷面占80.9%,市區空氣優良天數比上年增加13天,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7%,水、大氣、聲和輻射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位居全省第二。
二、水環境
(一)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本公報根據國家環保部2011年3月發布的《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試行)》,對2014年度杭州市地表水(“十二五”市控以上斷面)進行評價。評價項目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038-2002表中的21項。
根據21項指標對監測結果的年均值評價(以下同),我市地表水總體狀況良好。全市47個市控以上斷面,水環境功能達標率為74.5%,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的比例為80.9%。
錢塘江水質狀況為優,水環境功能達標率為85%。干、支流市控以上斷面有95%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
苕溪水質狀況為優,水環境功能達標率為100%,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的比例為100%。
城市河道黑臭水體比例明顯下降,河道水質有所改善。
西湖水質狀況為良好,全湖測點均已達到Ⅲ類水質,平均透明度為1.39m,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重要指標均已符合Ⅰ-Ⅱ類水質標準。
千島湖水質狀況為優,全湖平均透明度為4.30m,全湖所有測點均符合I類標準。
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水質保持穩定。
在2014浙江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中,杭州市位列良好等次。
(二)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2014年全市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如下:全市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9.54萬噸,氨氮排放量為1.25萬噸,分別比去年削減5.10%、3.76%,分別完成“十二五”五年任務進度的129%和105%。
(三)措施與行動
加強飲用水源保護。2014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市人大和市政協多次開展飲用水源保護現場檢查。市環保局每月赴西湖區(之江)和蕭山區、富陽市、桐廬縣、建德市政府(管委會)等重點地區開展飲用水源保護現場督查專項行動。各區、縣(市)政府和市級部門全力以赴,及時做好違法企業、設施的關停、拆除和污染隱患點清理整改工作。至年末,共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歷史遺留的22家企業的關停拆除和33個隱患點整改工作,25個交通隱患點位?;方袠酥疽讶堪惭b到位。整個飲用水源地安全隱患和違法企業關停工作投入近10億元。
推進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七格一、二、三期提標改造工程順利開工;七格四期、之江污水處理廠開展前期工作;城西污水處理廠廠區建成,一期工程(5萬噸/日)和配套南線管道工程建設完成并單機調試完畢,進入調試試運行。至年末,全市污水管網累計完成269.65公里,其中主城區建成花蔣路、興建路、紅普路等54條道路合計48.8公里污水干管;三區四縣(市)完成220.85公里。二是超額完成城鎮污水處理廠減排及運行任務。全市污水廠COD減排362727.9噸,氨氮減排21006.9噸,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杭州市城區污水處理率93.7%,縣市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9.2%。
加強市區河道環境整治工作。圍繞“五水共治”工作目標,以水質改善和防洪排澇為核心,全力推進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建設。至年末,圓滿完成“451263”年度目標,即市區兩級共實現開工或續建45條(段)河道,完工12條(段),打通斷頭河6條,建設閘站3座。新建或續建河道總長度約52.59公里,其中完工河道長度約10.22公里,新增、修復駁坎長度約41.25公里,綠化約42.23萬平方米,新建、改建慢行系統35.04公里,完成投資12.15億元。
三、大氣環境
2014年杭州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有所好轉,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市區環境空氣中SO2年平均濃度為21μg/m3,同比下降25%,符合現行環境空氣質量(GB3095-2012)二級標準;NO2、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50μg/m3、98μg/m3、64.6μg/m3,超標0.25、0.40和0.86倍,但同比下降5.7%、6.7%、7.7%。降塵平均濃度為5.67噸/平方公里·月,好于8噸/平方公里·月的浙江省控制標準。
(一)環境空氣質量
2014年,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評價,杭州市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228天,優良率為62.5%。5個縣(市),淳安縣、桐廬縣、建德市、臨安市、富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分別為293天、283天、299天、267、262天,優良率分別為87.2%、77.7%、82.1%、73.4%、72.4%,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評價,杭州市區PM2.5達標天數255天,達標率69.9%。
(二)酸雨
2014年全市大部分地區處在重酸雨區。酸雨污染仍處于嚴重水平。全市除臨安市屬較重酸雨區外,其余區縣市均屬于重酸雨區。降水pH值范圍為3.25~7.86,最低值出現在桐廬縣。杭州市降水pH年均值為4.65,較去年略有上升(2013年為4.58),酸雨率80.0%,比去年下降了6.8%。
(三)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2014年全市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如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8.10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10.29萬噸,比上年度分別削減2.04%、5.78%,分別完成“十二五”五年任務進度的104%和102%。
(四)措施與行動
繼續深化“大氣整治”行動。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杭州市大氣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并由市環保局牽頭,抽調市城管委、市城投集團等單位人員組建杭州市大氣整治現場辦公室,負責協調我市大氣污染防治日常工作。制定并公布《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4年-2017年)》和《杭州市2014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等文件,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全年淘汰小燃煤鍋爐343臺,半山電廠4號燃煤機組已關停;完成33家熱電企業122臺鍋爐和12家水泥企業15條生產線的脫硝改造工程;關停3家2500噸/天水泥企業;完成143家化工和印染行業的VOCs治理;推進蕭山化纖、彩鋼塑膠涂層、臨安印制電路板、富陽球拍等區域特色行業的VOCs治理工作,治理和取締VOCs企業120多家;加強黃標車淘汰;推進城市揚塵治理,繼續開展覆蓋主城區的40個降塵點位的監測工作;積極做好大氣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全年共啟動三次三級響應。
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多措并舉,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嚴格新車和轉入車輛的環保管理,全市機動車全面執行國Ⅳ排放標準。實施機動車總量控制,自3月26日起全市實施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政策,對小客車增量采取搖號和競拍形式,有效控制了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加強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管理,全市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發放率達90%以上。主城區繼續對繞城高速公路(不含)以內道路實施黃標車限行,各區、縣(市)建成區全面實施限行措施。全市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95472輛(含轉出),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嚴格執法,聯合公安交警部門開展道路執法活動,將黃標車納入公安重點車輛查控系統,主城區全年查處違法黃標車48886輛。提升車用油品標準,自11月1日起,車用汽油執行國Ⅴ標準,車用柴油執行國Ⅳ標準。加強油氣回收監管工作,對全市加油站、油罐車、儲油庫油氣回收設施開展專項檢查,督促油氣回收設施正常運行,全年回收汽油1128.8噸,其中主城區510噸。
做好建筑工地揚塵控制工作。開展揚塵整治專項檢查、質量安全文明施工執法檢查等集中檢查行動,強化工地揚塵現場監管,共檢查工地9222個(次),優良率達到51%。全市評選市級“標準化樣板工地”199個,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日常管理,提高施工現場整體建設管理水平。
繼續推進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工作。根據國家環保部《關于開展第一階段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工作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結合我市大氣治理工作實際,市環保局在2013年已經啟動的“環境空氣中PM2.5來源解析持續研究課題”的基礎上,以杭州市區為核心,與南開大學合作開展了2014年的新一輪顆粒物源解析研究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最新研究結果如下:2014年度,杭州市區環境空氣污染以PM2.5為主。全年137天污染天(占全年37.5%),其中: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93天(占污染天數的67.9%),其他以PM10或O3為首要污染物。與非污染日相比,重污染過程PM2.5占PM10的比例有明顯增加,冬季在80%左右,夏季在60%左右。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杭州市PM2.5來源中,本地排放對市區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的貢獻占62%-82%,平均約72%;區域傳輸對市區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的貢獻占18%-38%,平均約28%。
在市區本地源排放貢獻中,機動車對PM2.5貢獻最大,揚塵比例大幅上升:機動車貢獻了28.0%、工業生產(工業鍋爐及窯爐、生產工藝過程等排放)貢獻了22.8%、揚塵(裸露表面、建筑施工、道路揚塵、土壤風沙等排放)20.4%、燃煤(燃煤電廠、居民散燒)18.8%、其他(生物質燃燒、餐飲、海鹽粒子、農業生產等)10.0%。
繼續推進大氣灰霾研究各項工作,完成《杭州通風廊道評價研究》、《杭州城市下墊面與通風廊道關系研究》和《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模式研究》等專項研究。
四、聲環境
2014年市區局部聲環境質量比上年略有下降,生活和交通噪聲依然是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
(一)區域環境噪聲
2014年,杭州市區的區域環境噪聲為56.4分貝。市所屬其他區、縣(市)區域環境噪聲質量等級均為較好。區域環境噪聲強度與上年相比,市區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五縣(市)中,除桐廬縣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外,其余縣(市)保持穩定。
(二)功能區噪聲
根據《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2008)對2014年杭州市各區、縣(市)各類標準適用區噪聲狀況進行評價:杭州市區1類標準適用區晝間噪聲超標2.0分貝,其余類別標準適用區晝間噪聲達標;五縣(市)各類標準適用區晝間噪聲均達標。
(三)道路交通噪聲
2014年,杭州市區道路交通噪聲為68.6分貝,五縣(市)道路交通噪聲為63.3~70.6分貝,臨安市、富陽市、建德市、桐廬縣質量等級為好,市區為較好。道路交通噪聲值與上年相比,市區、建德市、淳安縣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臨安市、富陽市保持穩定,桐廬縣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四)措施與行動
開展中高考期間“綠色護考”專項行動,加強噪聲管理工作,在媒體上刊登《杭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加強中高考期間環境噪聲管理的通告》。加強全市夜間施工管理,承擔跨區域建筑施工夜間作業證明的核準,每日匯總城區夜間作業證明并發布公告。2014年,市本級共出具夜間作業證明290件,匯總城區分局夜間證明情況并在網上發布夜間施工公告234期。
五、固體廢物
(一)固體廢物產生及處理情況
2014年,我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737.11萬噸,綜合利用量662.34萬噸,綜合利用率達89.86%。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70.27萬噸。
2014年市區生活垃圾清運量為330.53萬噸,通過填埋、焚燒等方式處置,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率100%。
2014年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17.48萬噸,綜合利用6.79萬噸,無害化處置9.21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1.6萬噸,無害化集中處置率100%。
(二)措施與行動
創新管理手段。對杭州市危廢動態監控系統進行提升改造,加快推進固廢動態管理信息化進程。完善以危廢、污水處理廠污泥為核心的刷卡轉運系統建設,形成7個危廢、1個污泥刷卡轉運閉環,有效地推進固廢管理動態化、可視化、信息化。
推進退役場地污染修復。做好我市工業企業退役場地修復的環保管理工作,明確工業企業退役場地開發利用的評估、修復、驗收的具體程序和要求。督促完成東風杭汽,長河化工等地塊的修復工作,監督推進藍天環保等地塊修復工作。
開展危廢管理執法檢查。每季度組織一次全市危險廢物交叉專項執法檢查,共出動監察人員300余人次,抽查各類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單位100余家。按照“屬地管理為主,專屬管轄為輔,上級稽查為補充”的固廢管理原則,嚴厲打擊固廢環境違法行為,不斷提高防范和控制環境風險的能力。
提升固廢處置能力建設。積極探索固廢利用處置的新路子,重點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工作,進一步提升危廢處置能力和水平。全市危險廢物經營單位24家,危廢年利用處置總能力100萬噸。建成污泥處理處置設施16座,設計處置能力8000噸/天。
六、輻射環境
(一)輻射環境狀況
杭州市有放射源單位176家,放射源1257枚,核技術利用單位728家,金屬熔煉企業142家。全市輻射環境繼續保持安全水平。
(二)措施與行動
加強輻射安全許可監管。全年審批審查輻射項目22個。受省環保廳委托,審批頒發《輻射安全許可證》103份。督促送貯閑置、廢棄放射源69枚、放射性廢物428.5公斤,送貯率100%。
全面開展電離、電磁輻射環境監管及監督性監測工作。完成全市電離輻射環境監管及監督性監測工作,市本級抽查、抽測120家輻射工作單位,完成率100%;各區、縣(市)環保局共計檢查轄區內輻射工作單位、廢舊金屬熔煉企業872家次,完成率100%。完成8家γ射線探傷企業共計47臺γ射線探傷裝置的輻射安全檢查。完成電磁輻射環境監管及監督性監測工作,對全市范圍內16個雷達、廣播發射塔進行了監督性監測。
鞏固深化“綠色和諧電磁”創建工作。進一步鞏固深化了“綠色和諧電磁環境”創建活動,結合“綠色變電站”和“綠色基站”典型示范項目,開展輻射宣傳教育,積極調查處理輻射信訪。目前已建設3個“綠色基站”和1個“綠色變電所”,下城、拱墅、蕭山等區均開展了“綠色和諧電磁環境”進社區宣傳活動。做好核與輻射應急準備工作,全年未發生輻射事故。
七、生態環境
(一)耕地/土地資源
根據2014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一上”數據,全市2014年末實際耕地面積為338.75萬畝,超過省政府下達任務,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至年末,我市實有基本農田面積為279.63萬畝,超過省政府下達任務2.46萬畝;我市實有標準農田面積為156.53萬畝,超過省政府下達任務3.64萬畝。2014年,我市非農建設經依法批準占用耕地面積共計1.77萬畝,均實行“先補后占、占補掛鉤”,補充耕地項目均在國土部的耕地占補平衡管理系統備案。根據2014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果,全市違法占用耕地面積(含占基本農田)占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6.00%,低于全省上一年度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違法占用耕地比例平均數6.27%。全年全市補充耕地2.30萬畝,外購指標0.15萬畝,合計可補充耕地2.45萬畝,補充耕地面積達到并超過各類非農建設占用面積。
(二)水利/森林資源
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63.01億立方米,其中,杭州市區為20.48億立方米;臨安市為27.36億立方米;富陽市為14.393億立方米;桐廬縣為18.37億立方米;建德市為24.30億立方米;淳安縣為58.11億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833.2立方米,人均年綜合用水量為417.7立方米,城鄉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為57.2立方米(注:城鎮公共用水和農村牲畜用水不計入生活用水量中),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分別為59.6立方米、49.9立方米。城鎮公共用水量人均為66.7立方米。全市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39.6立方米,其中水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97.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量為39.8立方米。
全市林地面積1761.23萬畝,森林面積1642.38萬畝;活立木總蓄積5475.29萬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5376.43萬立方米,(比上年凈增499.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65.14%。全市森林生態功能指數為0.49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種森林類型新增生物量649.06萬噸,新增森林生態價值784.38億元,累計森林生態價值2048.33億元,平均每畝森林生態效益11630.11元。
(三)物種多樣性
杭州市經鑒定和確認的高等植物有1200余種,分屬于155科,其中蕨類植物20科39種,裸子植物8科49種,被子植物127科1100種。2014年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野生植物調查組在富陽市龍門鎮發現細果秤錘樹種群,分布面積近150畝,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細果秤錘樹種群(細果秤錘樹是浙江特有珍稀瀕危物種)。
杭州市有陸生野生動物505種,隸屬4綱31目109科。其中兩棲類28種,隸屬于2目9科;爬行類42種,隸屬于3目10科;鳥類354種,隸屬于17目66科;獸類81種,隸屬于9目24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63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有53種;省一般保護動物有157種。中華蟾蜍、澤陸蛙、黑斑側褶蛙、花臭蛙、華南湍蛙和飾紋姬蛙數量較多,為兩棲類優勢種;石龍子、蝘蜓、王錦蛇、虎斑頸槽蛇、蝮蛇為爬行類的優勢種;鳥類種群密度麻雀最高,其次是金腰燕、白腰文鳥和斑嘴鴨;獼猴、華南兔、黃鼬、黃腹鼬、鼬獾、豬獾、野豬和小麂等為獸類優勢種。
(四)措施與行動
物種多樣性保護。一是加強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野生動植物繁育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有效發揮其生態保護功能。二是通過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野生動物救護及補償等工作,積極構建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三是加大森林撫育工作,提升森林林分質量,構建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的棲息地。四是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野生動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發展,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五是持續開展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監測項目,對西溪濕地公園內植物植被、鳥類、昆蟲、獸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生物多樣性進行持續監測,為進一步提升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管理水平打下了基礎。
森林資源保護。一是建立和健全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全市各地把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落到實處,與鄉鎮簽訂了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書,量化考核標準。二是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推進森林擴面提質;加強森林災害防控,維護森林生態安全;強化林業基礎保障,優化林業發展環境。三是嚴格執行林地征占用限額管理,定期組織開展林地專項執法檢查。四是建立了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監測體系。開展市縣聯動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年度監測,為全市各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水土流失治理。2014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9.96平方公里。
四邊三化。通過2014年整治建設,“四邊三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基本達成整治目標任務。公路“三化”引領示范,全市完成“三清”4170處;完成路面及附屬設施整治、綠化提升等建設投資17.7億元。鐵路“三化”進展明顯,蕭山區鐵路邊“潔化、美化”整治任務已完成,累計整治165.2公里;余杭區完成鐵路邊整治目標任務的100%。河邊“三化”成效顯著,完成河道綜合整治形象進度451公里,占計劃任務(259公里)的174%。河道邊綠化長度279公里,河邊綠化99萬人次以上。山邊“三化”有序開展,省級重點礦山治理總面積696493平方米,9個省級重點項目已完成5個,其余4個均已開工治理。計劃建設綠色礦山16個,其中3個因已到期或即將到期轉入治理,應建13個,已完成建設10個。四邊“綠化”突飛猛進,全市已完成“四邊”綠化1799公里(占省計劃1350.5公里的133%),綠化面積22196畝(占省計劃18321畝的121%)。
八、專欄
(一)五水共治(治污水)
五水共治,治污為先,我市堅持全流域統籌、岸上岸下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統籌,重點抓好“清三河”治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工作,在河長制和最嚴監管執法保障下,治出成效,治出民心。消滅垃圾河、整治黑臭河是“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至年末,整治完成垃圾河71條460公里,全市范圍基本消滅垃圾河,并在所有河道建立長效保潔機制。開展黑臭河沿岸排污口系統排查,全市累計封堵排污口647個;對雨污混排口進行截污控源,主城區完成360余個截污項目,日新增截污量超過3萬噸。開展黑臭河道清淤清障工作,全市累計清淤642萬方,拆除水岸違法建筑42.2萬平方米。建成康橋新河和后橫港河等一批從劣Ⅴ類恢復到Ⅲ類水體的生態示范河道;打通西塘河、橫一港等五條斷頭河。共計投入超11億資金,完成193條665公里的黑臭河治理,超額完成任務。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污水管網建設,列入全省污水廠提標改造考核的“3+2”項目(完成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淳安城西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淳安南山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開工建設臨安市青山污水處理工程二期工程、建德城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已經提前完成,大幅增加環境承載能力。至年末,全市累計完成污水管網267.5公里,總投資4.5億元,超額完成省里任務。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完成119家印染、146家造紙和214家化工行業整治和關停任務。制定電鍍行業56條整治標準,造紙行業52條整治標準,印染行業58條整治標準,化工行業52條整治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企業522家,共淘汰造紙產能54.3萬噸、印染21771萬米、皮革10萬標張、電鍍46.7萬升、醫化48.6萬噸、軋鋼42.6萬噸、織造7641萬米、鑄造2.5萬噸、煉鋼5.5萬噸、化纖1.1萬噸。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工作,相關區、縣(市)已完成轄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的編制工作。全市1031個行政村已完成圖紙設計,920個村已完成工程招標并進場施工;全年完成844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增受益農戶數達到21.28萬戶。在專項年度考核中,杭州市位列11個設區市第一名。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全市關停、搬遷養殖場(戶)6314個,涉及生豬存欄量105.1萬頭。創新畜牧生態化改造模式,完成年存欄50—100頭養殖場(戶)污染治理1188家,年出欄100—1000頭養殖場(戶)設施修復改造1877家,年出欄1000頭以上養殖場標準化提升135家,標準化水禽場建設改造19家。3家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運行,年處理能力合計達12000噸,已處理病死豬6萬多頭。全年完成養殖塘改造2.4萬畝;推廣稻魚共生及輪作面積1.3萬畝。
(二)主要污染物減排
緊緊圍繞主要污染物減排三大體系建設,狠抓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扎實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至2014年年末,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比上年削減5.1%、3.76%、2.04%和5.78%,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按照污染減排工作要求,對減排指標不減反增的地區下達紅色預警、實施區域限批,對指標沒有達到時間進度的地區下達黃色預警并啟動應急措施;根據省下達的目標任務,確定減排項目281個,已基本完成;積極協調國家級減排項目進展,至年末26個項目已基本完成。定期對市級部門和區縣(市)開展減排督察行動,推進減排項目建設。加強減排監測體系“三個率”建設運行,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大力推進排污權初始分配及交易,基本完成全市1400多家企業的初始排污權配額分配核準工作,完成全市777家重點企業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指標初始排污權分配;構建全市統一的排污權交易管理體系,首次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指標并成功交易,全市已累計實施11次交易,累計交易金額1.2億元;開展區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配額的分配工作,完成制定初始分配方案并公示?!八⒖ㄅ盼邸惫芾碇鸩戒侀_,目前已完成全市市控以上重點企業刷卡排污系統建設257家,控制全市75%以上的工業排污量,為減排提供了強有力的監管保障。研發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系統,規范全市排污許可證核發和管理。實施總量激勵制度和削減替代制度,建立新(擴、改)建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管理辦法。對列入2013年度環境統計重點工業企業名單的印染、造紙、化工、熱(火)電、水泥行業企業分行業開展噸排污權稅收貢獻排名,實行差異化總量控制激勵政策。
(三)“河長制”工作
成立市河長制辦公室,結合新《環保法》的實施,充分發揮繞城公路內、繞城公路外兩個河長制辦公室具體牽頭部門的職能作用,各區(縣、市)也都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落實河長制作為基層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的基本制度,帶動“治水”總體工作。市河長辦制定下發《河道水環境治理方案編制導則》和《河長標志標識牌規范》,建立信息報送和通報制、督查制、例會制、日常巡查等工作制度,有效地保障工作推進。(下轉A14版)
(緊接A13版)全市河道共3233條約1.47萬公里,其中1845條鄉鎮級(含)以上河道實現河長制全覆蓋,設立河長公示牌3192塊,均制定了“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按各級河長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市、縣、鎮、村四級河長體系,全面落實了“五個一”(一條河道、一個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套實施方案、一抓到底)。在《杭州日報》公布市級河長信息及重點工程進展,邀請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參與各區、縣(市)“河長制”工作第三方評估調查,深度挖掘、充分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實施“陽光排污口”工程,建立企業陽光排污口157個、河道陽光排污口199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我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并主動接受其監督和指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加大企業違法行為和環境應急信息公開的力度和頻次。先后在杭州日報《都市新聞》板塊、杭州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60分》欄目開設“美麗杭州”生態環境曝光臺,將環境監管由“一只眼”變成“多只眼”。
(四)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提升
全面完成電鍍行業整治掃尾工作,基本完成制革、印染、造紙、化工四大行業整治任務。全年召開3次全市整治工作會議,召開多次督查會和現場推進會。1月、7月組織開展了2次行業整治“零點行動”,4-5月、11月開展了兩期重污染高耗能行業專項執法檢查。按照國家環保部和省環保廳統一部署,深入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更新2014年市重點監控重金屬企業名單,完成五類重點防控污染物(鉛、鎘、汞、鉻、砷)削減目標,通過環保部考核。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在市環保局網站上公開四大行業“三個一批”企業整治狀態信息,接受公眾監督。采取了媒體曝光等方式,督促進展滯后企業加快整治力度和進度。至年末,全市擬整治的761家制革、印染、造紙、化工企業共完成759家,四大行業總整治完成率為99.7%,剩余2家為列入化工行業搬遷入園的企業。
(五)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
健全“美麗杭州”建設工作機制,成立市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杭州”建設)委員會,構建生態文明改革專項小組,開展“美麗杭州”專項督查,部署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任務,致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根據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原則,初步完成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修訂。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考核,強化結果導向,把“美麗杭州”建設的關鍵指標和任務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體系。全面推進全市域生態示范創建,至年末,市本級成為全省首個通過省級生態市驗收的地區;江干區通過國家生態區驗收,富陽市、蕭山區通過國家生態市(區)技術評估,全市累計8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級生態市(區)驗收或核查;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118個、省級生態鄉鎮(街道)135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生態示范創建位居全省前列;開展“多綠”細胞工程創建,全市累計創建成國家級綠色學校7所、綠色社區5個、國家環保科普基地2個、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1個。
(六)“三江兩岸”生態景觀保護與建設
堅持“三年卓見成效、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標,圍繞6大領域29項工程,全力推進“三江兩岸”生態景觀保護與建設工程,著力打造“美麗杭州”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整治成效顯著。至年末,全市拆除各類砂石碼頭18處,完成船廠搬遷1處、保留碼頭提升改造3處和江堤復綠15處;關停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企業22家;通過開展污染行業專項整治,累計關停富陽化工企業12家,完成桐廬清潔生產審核8家,淘汰沖天爐8家,關停蕭山“小化工”24家;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家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和1家污水處理廠建設;截污納管120.226公里,河道整治83公里;推進兩岸生態景觀建設,全線貫通淳楊環湖公路改建工程64公里,完成綠化帶建設100多萬平方米,建設綠道105公里、驛站8處、旅游碼頭2個,完成農村歷史建筑修繕工作25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11處;推進岸線生態修復,整治礦山4個、墳墓613穴,完成農業面源治理項目26個,整治和關停箱網養殖300多畝。推進之江船工業遺址公園和“三江兩岸”工程展示館建設,開展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建設和鄉土建筑保護,不斷鞏固“景觀提升”項目成效。
(七)半山及北大橋地區環境綜合整治
2014年,杭州市新一輪半山和北大橋地區環境整治取得新的進展。五家市屬企業的關停轉遷獲得實質性突破,澳醫保靈藥業、華東醫藥器材化劑公司、新華集團楊倫分廠、新泰塑紙實現停產,中石化杭州煉油廠處于不可逆停產狀態。杭州油漆廠明確落戶德清新市鎮。經市政府批準,華豐紙業和輕華熱電定于2016年完成關停。隨著澳醫保靈藥業等企業的關停轉遷,民生、田園、桃園等區塊先后實現重污染企業“清零”。通過污染企業的關停和“清零行動”,半山及北大橋地區全年削減廢水排放452萬噸、固體廢物0.2萬噸,為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八)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建設
為滿足國家和上級部門對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和應急響應的新要求,提高空氣質量預報水平,減輕空氣污染對居民的健康影響,計劃通過建設一套集氣象與空氣質量狀況分析、未來空氣狀況預報預警功能為一體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實現對杭州市轄區內未來24小時預報、72小時預報、7天污染潛勢預測、重度及以上空氣污染過程的預測預警。目前,已完成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的招投標工作,并初步完成系統安裝。
(九)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國家、省、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認真把好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全年完成8009個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否決143個污染嚴重、與區域環境不相協調的建設項目,無環保審批失誤發生。市本級完成了65個市區各類經營性土地出讓前環境影響初步分析備案,8個市區搬遷退役企業土壤專題評價備案。嚴格執行重大項目、敏感項目集體審議制度,實行專家審查、公眾調查制度,依法依規加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和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下發《關于明確主城區建設項目市區兩級環保部門環評審批管理權限的通知》,區級人民政府、區級事業單位和社會等投資的鼓勵類建設項目由區環保局負責;對涉及民生、基礎設施的公益項目、污染較輕的33類建設項目和部分區域申請豁免審批。開展中介服務事項的統計和情況的摸底調查,出臺《關于印發杭州市涉審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考核評價辦法等文件的通知》,進一步提高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質量和評估效率,加快推進投資項目環保前期工作進度。繼續加大對杭州市支持浙商創業創新工作、杭州市推進十大產業發展工作、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工作、杭州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作和省市重點工程項目的環保服務力度,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實施項目的動態化管理。
(十)環境法制建設
加強環境立法工作,《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定》、《杭州市生態文明和美麗杭州建設促進條例》、《杭州市環境宣教條例》分別列入杭州市2014年地方立法正式項目、預備項目和調研項目。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入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通知》,加強對新《環保法》的學習、宣貫和培訓,依法履行新《環保法》賦予的各項監管職責。完成浙江省環保系統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創建工作。按照市編辦統一部署,對權力事項進行清理,分別提出取消、轉移、下放、整合、嚴格管理等調整意見建議,實現行政權力事項削減50%的目標。
(十一)環境監察執法
2014年全市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008件,較2013年增長8.7%,處罰金額5544.1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移送公安案件較2013年大幅提升7.5倍,達到45件,刑事拘留64人,行政拘留7人,取保候審14人,判刑5人,有效震懾環境違法行為。全年共開展10次“零點行動”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利用非工作時間偷排、漏排等環境違法行為,立案調查7家,責令整改3家。強勢推進重污染行業企業整治專項執法,全年共檢查企業86家,查處違法企業16家。開展大氣信訪集中區域專項督查,共檢查企業37家,對17家存在問題的企業責令整改。
(十二)環境應急演練和應急管理
印發《杭州市將軍巖斷面水質異常預警與響應機制》和《杭州市錢塘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上下游、上下級部門之間應急協調與溝通,強化涉及飲用水源水質預防預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繼續落實環境安全隱患定期排查報告制度,全市組織排查環境風險源208家,開展定期巡查490次,檢查企業3067家次,完成隱患整改269處。加強應急基礎能力建設,建設6個市級應急物資庫,構建市級環境應急物資網絡;完成杭州市環境應急決策指揮系統建設,提高突發環境事件應對信息化水平。組織市大氣應急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開展杭州市大氣重污染應急演練,檢驗大氣重污染應對能力。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全市全年共發生并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11起,均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無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十三)環境信訪提案辦理
暢通群眾環保訴求渠道,出臺《杭州市環境信訪調處反饋和督查規范》,著力提高信訪辦理質量,推動化解重點難點問題。全年受理各類環境信訪總量23313件,比上年增加62%。全市接待市民來訪84批次255人次,開展重要信訪局領導帶案下訪活動4次。妥善處理多起集體訪、重復訪,沒有出現嚴重的越級上訪事件。所有信訪件均及時辦理并反饋,信訪辦滿意率抽查回訪,反饋滿意率為95%。收到涉及環保工作的省、市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113件,比上年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全部按時辦理完畢,并全部按要求上網公布,按時辦結率、面商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均達100%。
(十四)環境信息化建設
緊緊圍繞“推進智慧應用,提升治理能力,促進信息經濟”的目標,以智慧應用為主線,以提高環境監測能力、提升環境管理和服務效能為目標,以信息網絡建設和能力建設為基礎,以環境保護電子政務和業務應用系統建設為重點,以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和應用效能為核心,積極開展“12369”架構體系的智慧環保建設,及時啟動移動執法一體化(三期)、環境中心數據庫(二期)、危險廢物動態監管(二期)等項目的建設,全面完成移動執法一體化(二期)、綜合信息平臺升級、環境應急地理信息系統(二期)等項目的建設和系統完善,初步實現掌握污染源排放情況、預警應急環境風險、監督考核環境質量狀況、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的功能。做到了信息化工作既保持適度超前,又能緊密聯系環保工作實際,圓滿完成年度信息化建設目標和任務,逐步實現從“數字環保”到“智慧環保”的跨越。
(十五)環保宣傳教育
圍繞環境日、浙江生態日等主題日策劃省市紀念“六·五”環境日現場活動、“五水共治”媒體采風、“環境優化與流動留守婦女兒童發展”關愛行動、市中學生“五水共治”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環保文藝演出進社區等主題活動10余項,參與人數達數萬人,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全年在市級以上平面媒體發表環境新聞稿711篇,刊登專版14個。制作播出《環保之窗》272期;制作“向污染宣戰”公益廣告2則。加強新媒體應用和宣傳,組建“杭州環?!本W絡發布矩陣,開通“杭州環?!毙吕撕万v訊微博及微信。積極回應環保熱點,全年召開新聞通報會4次,協調接待媒體來訪或采訪近200家(次)。繼續深化綠色系列創建工作,共創建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2個、省級綠色學校30所、省級綠色醫院5家、省級綠色家庭30戶;創建市級環境教育基地7個、市級綠色家庭20戶。聯合宣傳部、農辦、建委、教育局、衛生局、團市委、婦聯等開展共建共享美麗人居環境行動。加強對環保社會組織、環保志愿服務總隊和高校環保社團的指導,組織環保大講堂、“給垃圾找個家”志愿者環保行動等活動。舉辦街道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研討班、環境教育暑期師資培訓班等。在市委黨校中青班開設環保講座,組織開展“四進一下”環保講座。組織參加全國中學生環保英語征文比賽,獲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印發《環保生活每一天》、《向污染宣戰》、《環境保護法》等宣傳冊和環境日宣傳海報共3萬多份。
(十六)環??蒲?/p>
注重環保科研管理及應用,積極組織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五水共治”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估研究》等7個項目被列為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積極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千島湖引水工程水源地生態安全及水污染綜合防治研究;完成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研究,并通過環保部組織的專家論證會;完成杭州城市下墊面與通風廊道關系研究、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模式研究等專項研究工作;完成《杭州市主要湖庫、河流微囊藻毒素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等10個課題驗收。鼓勵參加各類科研項目評獎,科研成果豐富:《千島湖有機污染物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杭州市區河道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普遍技術及關鍵環節工程示范應用研究》等2個課題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杭州市地表水中典型內分泌干擾物污染特征調查及健康風險評估》獲省環保科技二等獎,《杭州市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特征與防治對策研究》等3個課題獲省環??萍既泉?;在國內外權威專業雜志上發表專業論文80余篇,獲杭州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獎9項。
(十七)環保科技人才培訓
堅持自主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的策略,多渠道培養中青年科研人才,實施“引智工程”和“引才工程”,充分借力“院士工作站”和千島湖科研基地等平臺,加強與中科院、中環院等國內一流團隊合作,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與杭州市科協聯合舉辦了以湖泊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技術交流會,中國科學院院士、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趙進東出席了本次交流會,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國內一流水環境科研機構專家作專題報告;交流會期間,我市“千島湖生態觀測研究基地”正式啟用。完成市科協第七屆科學技術年會環境分會場工作,組織召開飲用水源地水質異常與自來水水質安全保障應急處理技術報告會,區、縣(市)環保系統與水務集團共80余人參加,取得良好效果。積極開展業務技術交流,鼓勵技術和管理人員參加國際性、區域性的環保交流活動,組織參加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新技術、大城市解決方案的參觀和技術交流,組織參加“2014中國(浙江)環保產業博覽會暨環保技術交流會”和第四屆中日(浙江)水環境技術交流會。組織舉辦二期輻射知識培訓,以及水、固廢、噪聲監測技術等較大規模的培訓班。組織由環保部開展的第一批環境監測“三五人才”申報,共申報成功“一流專家”2名,“技術骨干”21名。派員參加國家監測總站、省環境監測中心、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等組織開展的各類專業培訓。
(十八)都市經濟圈環境共保
2014年3月,在湖州召開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環境專業委員會工作座談會,四地共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業大氣污染治理等措施,不斷改善杭州都市圈環境質量。制定《2014年度杭湖嘉紹地區邊界環境聯合執法工作方案》,開展“保護清潔空氣”、“保護清潔水源”聯合執法行動,由嘉興市聯合杭、湖、紹三地支隊組成聯合調查組,對紹興與蕭山、海寧與下沙、德清與余杭等交界處聯合開展邊界交叉執法檢查,重點檢查企業的污染物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三同時”執行情況、應急預案制作與應急物資的儲備情況等,有效加強地市邊界間的環境管理合作,共同解決邊界相鄰地區的污染問題。余杭區和海寧市下發《余杭-海寧環境聯保聯動工作機制》,開展環境共保。
九、主城區環境保護工作
(一)上城區
上城區在全市率先實施“陽光排污口”工程,在轄區河道135個排水口設立公示牌,編制“一河一策”方案,完成排水管網清淤340公里、5條河道清淤工程8000米,超指標完成3000米。完成截污納管項目34個,日新增截污量2000噸以上,消除河道排污口20個以上。制定《2014-2017年上城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2014年上城區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采取推進“無燃煤區”建設、深化餐飲油煙監管、加強區域揚塵控制、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治理、監察油氣回收運行等“五條線”并進的措施持續改善城區大氣環境質量。完成“三江兩岸”綠道標識標牌提升改造的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工程,創建成1所省級綠色學校和1戶省級綠色家庭,創建成5個社區生態角。
(二)下城區
下城區以“環境立區”為總戰略,以打造環境監管最嚴格城市為目標,逐步推進治水、治氣等各項工作。一是嚴格項目審批。嚴控新污染源產生,全年辦理建設項目環保審批237件,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100%。二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開展工地揚塵專項檢查、餐飲業油煙專項治理、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等工作,全年出動環境監察人員2000余人次,檢查企業967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1件,以鐵的手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維護群眾環境權益。三是處理信訪提案,提高群眾滿意率。妥善處理各類群眾信訪308件,回復率100%,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98.37%;辦理人大議案政協提案12件,滿意率100%。
(三)江干區
江干區環保工作以國家級生態區創建為載體,以提升環境質量、保護環境安全為重點,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江干”建設。一是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區創建現場考核驗收;全面完成“四邊三化”、“三江兩岸”等專項整治工作。二是環保管理進行新嘗試。在全市率先實施企業“陽光排污口”工程,除了已列入啟動搬遷之外,剩余企業已全部實施“陽光排污口”;開展環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嘗試污染源監管“一張圖”;進一步完善水、氣環境質量考核方法。三是環境監管取得新進展。持續開展專項執法活動,對8起較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予以立案調查;強勢推動重污染爐窯灶的淘汰關停工作,推進2家企業“煤改氣”;實現全區60條(段)河道水質監測全覆蓋,并編制水質監測月報,提供水質預警信息。四是生態宣傳進入新常態。開通微博、微信,及時發布環保動態信息;組織街道、社區開展主題日宣傳活動以及國家級生態區創建宣傳。
(四)拱墅區
拱墅區圍繞生態宜居區建設,以半山和北大橋環境綜合整治為平臺開展各項工作。一是全力推進“五水共治”和“河長制”工作。全區重點河道建立13個河道水質在線監測點;實現全區61條河道99個斷面監測全覆蓋;完成21條、31.04公里黑臭河治理;完成截污納管工程項目21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14個,新增截污量25000噸。二是全面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完成“無燃煤城區”建設,對10家建材企業開展揚塵整治;對7家企業實施有機廢氣整治;完成14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油煙凈化裝置安裝。三是嚴格執法,全力打造環境監管最嚴格城區。開展環境安全專項檢查、錢塘江流域涉水企業檢查等行動,規范轄區環境安全重點監管企業的突發事件防御體系。四是開展生態環保意識宣傳培育工作。開展全民共治“親水行動”,樹人小學、半山小學2所學校創建成省級綠色學校,半山森林公園、運河博物館通過市級環境教育基地驗收。
(五)西湖區
西湖區2014年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為全國首批37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之一。全面鋪開“清水治污”工作,出臺《西湖區“河長制”全覆蓋實施方案》,指導各鎮街完成轄區159條河道“一河一策”水環境治理方案;協調推進5條黑臭河道整治和1條河道生態化治理工程;開展涉水企業專項執法行動,排查涉水企業300余家,查處涉水違法行為9起,限期整改企業5家。有序推進大氣污染整治工作,制定《西湖區2014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關停、改造工業燃煤共24家并通過市級驗收;對12家重點企業下達VOCs治理任務;啟動轄區汽修行業污染專項整治,完成20家試點汽車4S店整治。加強環境監察執法力度,全年共出動環境監察人員3056人次,檢查企業1381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3起,依法關停企業2家,督促企業整改20余家。
(六)高新(濱江)區
高新區(濱江)以“五水共治”、大氣污染整治等工作為重點,區域生態環保工作呈現良性發展態勢。一是克難攻堅,水質改善夯實新基礎。完成彩虹快速路沿線等和29個安置房小區(苑)的污水納管工程,完成高教河等4條河流的截污納管工程;完成東冠路和濱康路雨污管網提升改造。每月對43條河道83個斷面進行水質監測,及時掌握河道水質狀況。二是多管齊下,大氣治理實現新突破。關停重點涉氣污染企業8家;完善《濱江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3次啟動大氣重污染應急響應,出動人員138人次,檢查企業71家次、各類堆場8家次,落實整改措施14家次,應急停產企業2家次;督促正泰太陽能等企業完成污染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工程。三是建章立制,環境監管邁入新階段。建立政法聯席會議制度,完善聯動執法隊伍,設立公安駐環保工作聯絡室。聯合查處了新生船廠灘地焚燒廢藥案等2起,判刑2人。四是突出重點,生態環境呈現新風景。完成新生船廠灘地的初步整治。綠道及其標識標牌二期、銀杏林二期生態化整治等工程全面鋪開。拆除違法建筑3萬余平方米,完成綠化15.54萬平方米,完成55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五是豐富載體,環境宣教拓展新陣地。完成6個社區的“生態角”建設,建成省級綠色學校1家,發放各類宣傳畫冊5000余份。
(七)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美麗東部灣”建設為核心,以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智慧環保”工程為目標,實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大氣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等重點工作。以“五水共治”作為加快副城建設和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著力強化組織保障、引導全民參與,強勢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至年末,開發區28條河道斷面平均污染指數與年初相比下降35.5%,水質Ⅴ類以上河道斷面由年初的4個增加到10個,轄區內均未出現嚴重的城市積水現象。完成12家重點企業VOCs治理任務。全面完成12家重污染行業企業整治工作,率先完成重污染行業整治任務。完成杭聯熱電公司脫硫脫硝設施監管減排任務,完成得力紡織有限公司4800噸/天的中水回用工程,完成杭江奶牛廠鍋爐煤改氣工程。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建設,6月通過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技術核查,12月通過國家商務部、科技部和環保部的現場驗收。
(八)西湖風景名勝區
西湖風景名勝區以建設一流的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目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完成“五水共治”景區污水干管改造任務,實施進龍河清淤工程,推進西湖街道居民家庭節水工作和綠地儲水試點建設。推動“十二五”水專項西湖課題的滾動實施,全年累計引水1.338億立方米以上,向市區河道配水1.523億立方米,西湖水質持續改善。開展“景區機動車環保行動”,實施全年國定假日單雙號限行、高污染尾氣排放車輛禁入等機動車污染防治措施,努力打造“西湖藍”。編制完成《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西湖景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全國首個《世界遺產保護管理榮譽證書》。白塔公園與杭州植物園盆栽園順利開園,完成寶石山夜景燈光節能優化、西湖燈光秀等項目,落實梅靈南路等道路和公園景點彩化提升工程,推出杭州·開封兩宋菊花藝術節等18大花展。開展“西湖情緣——歷史名人的治水事跡”、“探秘長橋溪水生態修復公園”等系列主題活動。
(九)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
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以“五區建設”為總目標,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為抓手,推進區域生態建設工作。一是最嚴監管,保護生態:全面關停錢塘江飲用水源保護區內18家企業;完成溫室甲魚污染整治,禁養溫室甲魚養殖740戶,拆除甲魚溫室50.74萬平方米;全年出動環境執法人員780余人次、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4起,處置到位環境信訪265件。二是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杭州市“三江兩岸”展示館和之江船工業遺址公園(杭州市飲用水源保護教育基地)主體建設完成;沿江24.3公里綠道基本完成。投入1.86億元建設38個防洪排澇項目,全年拆除違建105.28萬平方米。三是完善規劃,城鄉統籌:《之江新城污水工程專項規劃》獲市政府正式批復;實施杭州南入城口綜合整治和“城管一體化”工程。四是經濟轉型,健康發展:全年接待游客284.79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30.27億元;全年新增文創產業524家,同比新增163家,同比增長45.2%。打響“云棲小鎮”品牌,已集聚涉云企業115家并成功舉辦2014年阿里云開發者大會,并入選全省首批特色小鎮。
(十)蕭山區
蕭山區圍繞“五水共治”、生態文明建設等中心工作,區域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一是污染減排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區完成關停生豬養殖場(戶)898戶;聯合公安、交通部門,推動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超額完成13420輛的年度任務;完成172臺燃煤鍋爐煤改氣改造。二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牽頭完成“四邊三化”整治任務并通過省級考核驗收;新命名國家級生態街鎮16個,創建省級綠色學校4所,順利通過創建國家級生態區的技術評估。三是環境監管工作取得新進展。加大對黑臭河沿線企業檢查,全年封堵各類污水排放口209個,截污納管91個,規范化整治899個。強化飲用水源保護,拆除義橋鎮山后村企業28家、聞堰鎮三江口廢棄碼頭1個;實施多次聯合執法,拆除暗管13根,對12家石料廠實施停產整治。四是環境應急處理能力取得新提升。妥善處置環境應急事故3起,開展環境應急預案備案工作,完成備案170家,成功召開環境應急示范點現場會,著手建立全區第一個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物質庫。
(十一)余杭區
余杭區扎實推進“美麗余杭”建設,并取得較好成效,區域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一是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立區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四邊三化”行動第一輪順利通過省市驗收;開展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和媒體新聞監督行動,編纂發行全省首部區(縣、市)級環境保護志。二是強勢推進“五水共治”,提出“八個全覆蓋”治理舉措,建立區、鎮、村三級“河長制”管理網絡,完成78條黑臭河、垃圾河治理任務。我區成為全省首個全面禁養污染型畜禽區(縣、市)。三是深化大氣污染防治,順利完成印染、化工行業整治,關停全區39家污染企業和臨平城區748家溫室甲魚養殖場,黃標車淘汰完成率在七區(縣、市)中排名第一。四是強化環境監測監管,區環境監測站遷入新實驗大樓;制定實施環評機構5項管理制度,深化環保驗收檢測市場社會化試點;實行排污許可證核發質量評查制度,完成95家重點排污企業刷卡排污系統建設;深化環保網格化管理,連續五年開展環?;鶎踊A排查整治活動。
《2014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編寫單位
主持單位杭州市環境保護局
成員單位 杭州市統計局
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
杭州市林業水利局
中共杭州市委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
杭州市農業局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