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視頻: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 蔣濤 郭金超) 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修改后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不少規定顯示出在尊重公民財產權基礎上,治理“車輪上的污染”的立法思路。
為在源頭解決機動車大氣污染問題,該法修改后增加規定:一是制定燃油質量標準,應當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控制要求;二是石油煉制企業應當按照燃油質量標準生產燃油。
有意見指出,中國的燃油質量標準落后于機動車排放標準,無論是國四標準,還是國五標準,部分環境保護指標如烯烴和芳烴的含量定得過高,而烯烴和芳烴是PM2.5的重要來源。因此,應當提高燃油質量標準,從源頭上解決機動車大氣污染問題。
此次修改后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有關燃煤等產品質量標準應當明確環境保護要求。該法增加規定:一是制定燃油質量標準,應當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控制要求;二是石油煉制企業應當按照燃油質量標準生產燃油。
遙感技術的使用修改后的法律中得到明確,該法增加規定: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對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抽測,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最終未加入機動車限行的規定。2014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案草案。草案一審稿中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和機動車排放污染狀況,可以規定限制、禁止機動車通行的類型、排放控制區域和時間,并向社會公告。二審稿中增加規定,限制機動車通行的類型、區域和時間應當征求有關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專家和公眾等方面的意見。
而在修法過程中,有意見提出,限制機動車通行涉及公民財產權的行使,應當慎重;解決機動車大氣污染的問題,宜通過提高燃油質量、提高用車成本等方式解決;目前雖有一些地方限制機動車通行,但范圍限于城市區域,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限制機動車通行,范圍太大,會影響流通,分割統一市場。
立法機關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考慮到限制機動車通行的社會成本高,群眾反響大,可不在本法中普遍授權實施,由地方根據具體情況在其權限范圍內規定。
但這并不意味著限行措施將無法可依,可任性而為。今年修改后的立法法,對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權限進行規范,一些地方限行、限購等行政手段已不能“任性”。
立法法中明確,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這意味著,如地方采取機動車限行等措施,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此次大氣污染防治法還明確,突發環境事件應及時監測并公開信息。其中增加規定:發生造成大氣污染的突發環境事件,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對突發環境事件產生的大氣污染物進行監測,并向社會公布監測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