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野駱駝在保護區荒灘上奔跑。
野駱駝,全球數量不足1000峰,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在極度干旱的甘肅安南壩野駱駝自然保護區,通過建設飲水工程、加強巡護管護等措施,野駱駝種群數量不斷增多。
窮荒絕漠鳥不飛,極目蒼涼的戈壁灘上,除了一眼望不到頭的碎石沙礫,就只有零星可見的駱駝刺。干旱,是每個到達安南壩野駱駝自然保護區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現在基本每月都能監測到野駱駝來飲水點喝水。”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陶遼汗說。如今,人跡罕至的保護區,被譽為野駱駝的天然“產房”。
比大熊貓還稀少,全球不足1000峰
野駱駝,陸地上唯一能靠喝咸水生存的動物。全球的野駱駝僅分布在4個區域,其中3個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的野駱駝總數不足1000峰,比大熊貓還要稀少,而安南壩就生活著逾200峰。也因此,這里發生著諸多與野駱駝有關的故事。
2013年3月的一天,陶遼汗和往常一樣,前往核心區域開展例行巡護監測工作。然而一個意外,讓他收獲了此生難忘的驚喜——搭救了兩峰被遺棄的野駱駝幼崽。
“相比家駱駝,野駱駝體型偏大、毛短腿長,駝峰間距也更寬。關鍵是它們野性大得很,嗅覺、聽覺和視力都極為靈敏,老遠就能發現人,然后迅速跑開。”陶遼汗說,聽到小駱駝的鳴叫聲時,為了不驚擾它們,“我們馬上藏了起來,架設望遠鏡觀察四周”。
為了不影響野駱駝群找回幼崽,陶遼汗和同事們悄悄撤離,完成既定巡查任務。然而,幼年野駱駝的悲鳴一直牽動著他們的心。夜幕降臨,巡護員們又回到發現幼崽的地方,確認幼崽被遺棄后,將兩峰虛弱的小野駱駝帶回了保護局。
在保護局,野駱駝得到了悉心護養,“再過兩年,等它們滿5歲了,就可以放歸自然。”陶遼汗心里很舍不得兩個小家伙,但“現在保護區生態環境好多了,讓它們回家我也放心。”
陶遼汗介紹,保護區200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設立的兩個野駱駝保護區之一。這里冬季嚴寒、夏季酷熱,極度干旱、風沙較大,屬無人區。野駱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吃著幾乎沒有葉子的沙生植物,喝著荒灘深處的鹽堿水,“以日月為友,與風沙做伴”。
巡護范圍近13萬公頃,幫野駱駝“解渴”
“保護區50%以上都是荒漠化土地”,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說。
安南壩保護區位于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西鄰新疆羅布泊,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90毫米,蒸發量卻近3000毫米。
尤其到了特別缺水的年份,連野駱駝都會“喊渴”。要在這里進行植被恢復,受地理和氣候條件制約,難度很大。“水源問題成了制約野駱駝種群繁衍生息的關鍵因素,這影響了野駱駝的生存。”陶遼汗說,最旱的時候,即使是保護區的核心區域,草類生長的情況也很不好。面對饑餓缺水的野駱駝,保護區加快了飲水工程建設。
“我們從安南壩河引水38公里到保護區核心區域,確保枯水期野駱駝能喝到水。”陶遼汗說,飲水工程在去年完工后不久,就開始監測到野駱駝到新修的飲水點飲水。
為了從整體上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區不斷加強管護工作,建成了烏什喀特、冬格列克等4個保護站及大紅山檢查點,并通過長達24公里的資源保護工程,實現了保護區核心區的封閉式保護管理。“保護區還對各基層保護站點的防護林進行補植補種,僅在冬格列克保護站,就補植了60畝防護林。”陶遼汗說。
在保護區,即使是平時的監測巡查工作,也要和動植物資源保護結合起來。“我們基本一個月開展兩次例行巡護監測工作,主要針對野駱駝種群的遷徙路線、經常活動的區域。”陶遼汗告訴記者,巡查范圍很大,即使是巡護的重點——保護區的核心區,都有近13萬公頃。
“我們委托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全面考察保護區本底資源,編寫了《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安南壩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同中科院遙感所合作,保護區對3峰野駱駝安裝了GPS衛星定位跟蹤器,并修建完成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通過安南壩保護區的不懈努力,野駱駝棲息地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復,野駱駝種群數量不斷擴大。在今年3月的一次巡護中,“我們一天之內就發現了158峰野駱駝的行動蹤跡,這是非常罕見的。”陶遼汗很興奮。
“戈壁精靈”期待更多關注
野駱駝的數量比熊貓還要稀少,但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看來,“戈壁精靈”還需要得到更多關注。
“保護區成立以來,甘肅省財政廳、林業廳等部門在資金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大力支持,但是從整體來看,目前尚未設立保護野駱駝的專項資金。”在安南壩保護區工作人員的眼中,對于野生動物,只有認識,才能關愛,也只有關愛,才能拯救。“我們應該像保護大熊貓一樣,設立專項資金,拯救瀕危的野生駱駝。”陶遼汗說。
保護資金的短缺,也體現在保護區內原有農牧民的搬遷工作中。保護區成立前,這里曾有農牧民的草場。“現在,其中一部分農牧民已經搬遷出來;但還有少部分人仍留在保護區的非核心區中,繼續進行著放牧生活。”一位巡護員說,這對野駱駝的保護有一定影響。
巡護員說,為盡可能減少不利影響,安南壩保護區通過從當地農牧民中招聘護林員,簽訂共管協議,發動群眾參與到保護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中來,便于大家及時反映問題、處理問題。果然,60多名護林員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保護區至今未發現任何盜獵情況的發生。”
此外,保護區目前尚未成立專業的科研和救護基地,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野生動物救助工作的開展。“希望在特別干旱的季節,核心區及緩沖區能開展人工降雨作業,提升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我們想為野駱駝做的,還有很多。”保護區工作人員對前景充滿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