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霧霾鎖城,應對效果如何

發布時間: 2015-12-10 10:55:13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葉樂峰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黃色預警 污染氣象 環境執法 環境違法 重污染

6日以來,北京再一次籠罩在濃重的霧霾下。夜色中,人們戴著口罩在昏暗的路燈下疾步行走,而這距離上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重污染天氣消失不足一周。

據上次環境保護部督察顯示,基層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應急響應期間沒能形成合力,存在管理粗放和缺位的問題,導致應急措施落實不到位。那么此次應對效果如何?

勇氣可嘉,首發紅色預警

北京市環保局的資料顯示:2014年北京共啟動18次空氣重污染應急預警,其中藍色預警11次、黃色預警5次、橙色預警兩次,紅色預警未啟動。

12月7日18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全市從12月8日7時至10日12時啟動最高預警等級,這是北京首次啟動紅色預警。

有網友質疑,按照要求,“紅色預警由市應急辦提前24小時組織發布”,而這次只是提前了13個小時,是不是不符合規定?對此,北京市環保局應急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紅色預警是在橙色預警基礎上發布的,12月5日17時橙色預警發布時,比啟動時間提前了31個小時發布,已為相關單位啟動減排措施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此次北京很有勇氣,因為紅色預警屬于最高級別,一旦啟動即面臨風險。”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認為,北京市環保部門利用各種污染氣象資源深入分析和及時預判,快速升級紅色預警,有利于降低污染速度和峰值,值得點贊。

針對此前有些地方限產、停工、停駛、停燒等應急減排措施執行不力的情況,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近日啟動了環境執法聯動機制。這是三地環境執法聯動機制建立以來首次正式啟動。一旦發現排污單位存在環境違法行為或不按照應急預案要求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將依法從嚴從重作出處罰。

成效初顯,但仍需完善

這次北京首發紅色預警,啟動了包括“建議中小學、幼兒園全部停課”“全市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一系列措施。

7日白天,在北京市西北三環附近的北方交通大學附中,體育老師何京龍正帶領學生在室內做操。他說:“因為室內不能激烈運動,學校自編了這套霧霾天氣專用體操,主要是活動頭部、手臂,讓學生在不能戶外運動的時候保持健康。”

隨著預警級別的提升,8日起更多的北京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始停課。記者了解到,針對霧霾天氣,北京教育部門建立了“數字學校”,開通了更多網絡課程,使學生可以在家通過互聯網、數字電視進行學習,保證學習進度。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實施單雙號限行后,預計公共交通增加客流200萬人次。公交運輸企業調整了運營調度方案,全日增加2.1萬至2.5萬運營車次,安排備班運力不少于150輛,并加強公交場站、換乘樞紐秩序保障。而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負責人表示,按照單雙號限行要求,對全市電子監控系統進行了相應調整以便及時發現違規上路車輛及公務用車,并布控攔截處罰。

在各項應對措施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不少市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政府做得更多”。北京市民胡實表示:“紅色預警方案中建議企事業單位可實行彈性工作,我沒有享受到彈性工作的待遇,還是照常上班,身邊的絕大多數朋友也都是如此。”

胡馨悅是北京一家國企的員工,她10歲的女兒正在上小學,她感慨道:“學校前一天晚上快11時才通知停課,單位又不放假,今天只能把孩子帶到單位。”她認為,政府要真正落實彈性工作制度,還需考慮“家長上班、孩子沒人帶”的問題。

科學認識,不必談霾色變

這幾天,一本《霧霾生存手冊》在網絡上大受追捧,手冊呼吁人們逃離霧霾城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金良表示,大量研究表明,霧霾對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危害被廣泛認同,但是要科學地看待霧霾給健康帶來的危害,不必談之色變。

“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受多因素影響,空氣污染只是其因素之一,但風險遠低于其他主要致癌因素。”張金良說,霧霾的危害程度取決于地域條件、樣本等多個方面。公眾知道霧霾與疾病有關,并有所警示就夠了,“當然要積極采取適宜的防范措施,減少接觸有害空氣。”

今年初,清華大學發布了全國首個室內PM2.5空氣污染公益調研報告。結果顯示,空氣凈化器具有一定的凈化室內空氣的效果。“霧霾天即便門窗全閉,若不采取凈化手段,室內PM2.5的濃度至少也有室外的1/3。正確使用空氣凈化器確能提升室內空氣質量。”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技術科學系教授趙彬表示。

專家建議,由于不同的凈化器種類和不同的使用頻率會影響濾芯更換時間,就北京的天氣條件來說,如果按正常的使用頻率,凈化器濾芯最好能1~2個月更換一次。“可以將家用PM2.5檢測儀放到空氣凈化器的出風口上,如果發現數字不再降低或者降幅很小了,就該更換濾芯了。”清華大學建筑環境檢測中心主任張寅平說。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 本報記者 葉樂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