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時提到“要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和縱向生態補償機制”。2019年10月28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重慶作為西部唯一直轄市,既處于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區,又處于成渝經濟開發區,兼具生態保護和經濟開發的雙重任務。能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當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加快推進能源革命,以多能互補和能源生態補償為重要抓手,協同構建高效的能源生態系統,是推動重慶乃至長江上游地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舉措。
當前重慶市能源發展現狀及問題
當前重慶能源生態系統還不完善,能源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及挑戰。
一是全市化石能源發電占比持續擴大,且以煤電為主。2018年全市總發電量754.2億千瓦時,其中化石能源發電539.1億千瓦時,占比高達71.48%。與2016年相比,全市總發電量僅上升53.2億千瓦的同時,化石能源發電上升卻高達90億千瓦時。由此可見,近年來重慶不但未能實現“煤炭減量替代,其他能源形式作為有益補充”,反而以化石能源發電替代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趨勢愈發明顯。
一方面,煤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大量使用煤炭發電會造成空氣污染等問題;另一方面,重慶地區煤炭儲量并不充足,需大量依賴進口,在當前國際環境下,會造成能源安全隱患。
二是全市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較周邊地區不足,且開發難度較大。鑒于當下能源結構現實問題,重慶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必須以可再生能源發電替代化石能源發電。
然而,重慶市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不足,開發難度較大,已經成為制約重慶能源供給結構優化的戰略瓶頸。以水能資源為例,重慶水能資源相對匱乏,蘊藏量僅0.14億千瓦,2018年水電發電量209.6億千瓦時。同時,全市水能資源主要集中于渝東南和渝東北地區,而西部地區偏少,且開發難度較大。
優化重慶能源供給體系的建議
為進一步優化重慶能源供給體系,助推能源革命,筆者以多能互補與能源生態補償為切入點,提出4點建議:
第一,大力發展天然氣、頁巖氣發電,實現化石能源內部替代。與煤炭相比,使用天然氣和頁巖氣發電可以有效地解決由煤炭發電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以及因煤炭大量進口所帶來的能源安全問題。煤炭、天然氣和頁巖氣雖同屬化石能源發電,但后兩者相較前者更為清潔,使用天然氣和頁巖氣替代煤炭發電可以大量減少SO2和NOX等有害氣體的排放。以頁巖氣為例,重慶本地如涪陵、南川等頁巖氣儲量極為豐富。若能加大對天然氣和頁巖氣發電開發力度,進而替代煤炭發電,則能有效地緩解因大量進口煤炭而帶來的能源安全問題。
第二,實施空間協調策略,優化能源空間配置,合理利用周邊省市可再生能源,進行多能互補。重慶本地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不足,且開發難度較大。但其周邊省市如四川和云南,可再生能源儲量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因此,建議重慶應樹立“流域能源一盤棋”思想,把自身能源發展放到區域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推動建立跨省級多能互補空間協調機制。
第三,對于周邊省市因可再生能源開發產生的相關費用,可建立經濟上的直接能源生態補償機制。就長江上游地區而言,其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于上游生態屏障區,如川西高原及滇西北等地。對上述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進行開發除會產生前期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外,還會帶來后期生態修復等直接費用。鼓勵周邊省市大力開發其可再生能源,并輸送部分電力供應重慶地區使用,實際上意味著周邊省市幫助重慶承擔了部分因開發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費用。因此,為實現能源供需雙方雙贏,重慶可建立跨省級的“直接能源生態補償”機制,對周邊省市進行多種形式的經濟補償,如分攤部分前期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后續電力使用以差異電價形式開展經濟補償。
第四,對于周邊省市因為可再生能源開發產生的人口遷移,可建立教育、工作和定居等間接能源生態補償機制??稍偕茉撮_發除會產生上述直接費用外,還會造成人口遷移和安置等后續問題。因此,重慶還可建立跨省級的“間接能源生態補償”機制作為“直接能源生態補償”機制的有益補充。針對上述問題,重慶可以吸引部分有意愿的當地老百姓到重慶定居,并為其提供教育和工作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重慶作為成渝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需要穩定的能源供給,也需要充足的勞動力以保障其經濟發展。通過建立“間接能源生態補償”機制不僅可以為周邊省市解決人口遷移和安置等問題,同時也可以為重慶提供穩定的勞動力供給,促進本地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鄭歡,重慶交通大學;賀渝、文傳浩,重慶工商大學。本文為長江上游地區環保稅政策有效性跟蹤評估及空間協同策略研究(19CJY02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