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低碳生活換積分,你還在堅持嗎?(說道·我們的綠色生活⑤)

發布時間:2020-04-22 10: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梁 宇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低碳,綠色生活,減碳,碳排放,交易機制

為讓節能減碳的效益持續惠及公眾,不少地方已對碳普惠機制做出調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騎單車、坐地鐵、垃圾分類,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都可以變成相應積分,累積后還可以用來兌換商品——近日,為了鼓勵公眾參與節能減碳,四川成都上線了“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

此前,廣東、江蘇、福建、湖北、河北等地也做出了類似探索。

低碳生活換積分,實際上是“碳普惠”機制的通俗表達,是我國環境治理的一項創新機制。具體而言,就是生活中人們的減碳行為經量化測算后,被賦予一定的價值,即積分。消費者用積分可兌換商品,企業銷售節能產品獲得利潤;碳普惠機制還可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接,控排企業購買積分,抵消補充碳排放配額。

公眾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如星星之火、積少成多,可有效控制碳排放增長。碳普惠機制,能吸引公眾主動實施低碳行為,獲取減碳收益,并以此換得低碳服務。也就是說,低碳生活換積分,既有獎勵激勵,又可為生態保護作貢獻。

起初,多地試點的碳普惠機制,吸引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在廣東東莞,碳普惠機制推廣至酒店服務行業,人們選擇在低碳普惠的酒店住宿即可獲得“碳幣”;在江蘇南京,人們把生活數據與“我的南京”APP對接,地鐵、公交出行等皆能累計積分,兌換體檢服務、體育館門票等產品。一段時間內,曬積分、兌獎品,嘗鮮低碳新生活,成為備受追捧的都市風尚。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碳普惠項目開始在一些城市遇冷。居民生活和消費中的低碳行為不能盡數兌換成積分;積分的經濟價值和使用范圍相對有限;積分商城可兌換的商品品種少、實用性不強……種種問題接續出現,在初次體驗之后,公眾大多會缺乏繼續嘗試的動力。

為解決上述問題、讓節能減碳的效益持續惠及公眾,不少地方已對碳普惠機制做出調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優化低碳行為折算方法,拓展低碳積分信息采集范圍,讓居民的減碳行為科學累計、可觀可感等。

低碳生活換積分的背后,有著一整套交易機制和管理體系,需要相關部門持續統籌、維護與監管。如此,公眾參與就能有恒心、更放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