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哈爾濱3月16日電 題:生態“手術”撫平昔日“煤城”之疤
新華社記者侯鳴、謝劍飛
天藍、水凈、樹茂、空氣清……走進黑龍江省鶴崗市,昔日臭氣熏天的水溝、低矮雜亂的棚戶區、漫天揚塵的巨大礦坑等“煤城”之疤,在經歷一場生態環境整治“手術”后展露新顏,成為城市的一道道靚麗風景。
3月6日,健身愛好者在鶴崗市新一體育公園內舞彩帶龍(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污水溝變清水河
正值初春,記者在鶴崗市欣虹湖公園看到,水面雖結了冰,但能看出這是一條干凈的河道。兩岸的草地和樹木讓人能想象得出夏日這里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的模樣,岸上不遠處高樓林立。
“我在這里住了六年了,親眼看著這兒從一個臭水溝變成一個風景秀麗的公園。”市民王雪帶著孩子在岸邊玩雪。近幾年,她感受到這里環境越來越好,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欣虹湖公園成了家人出門散步、鍛煉的好去處。
這個風光秀麗的公園過去曾是個臭氣熏天、環境臟亂的地方。從“丑”變“美”,多虧一項“手術”的實施。
2018年,鶴崗市啟動以黑臭水體治理為重點的“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綜治工程,同時對沿岸棚戶區進行改造,同步改善了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2019年,鶴崗市被確定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兩河十四溝’工程的實施,不僅美化了環境,更讓岸邊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以往下大雨‘臭水’上炕的情景再也不會出現了。”負責工程建設的鶴崗市三立水務公司工程部長蔡永生說。
3月6日拍攝的鶴崗市城市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棚戶區變健身場
跳廣場舞、打乒乓球、舞龍、跑步……室外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然而在鶴崗市東山區新一體育公園,百姓的健身活動卻熱火朝天。
“以前冬天室外煤煙特別大,家里也都是灰,現在搬進干凈亮堂的樓房了,空氣質量也變好了,來體育公園鍛煉成了我每天最大的樂趣。”幾年前退休的采煤工人閆允文感觸頗深。這片往日臟亂的棚戶區如今成為鶴崗市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公園,是他以前想不到的變化。
為改變過去東山區沒有公園的狀況,2018年新一體育公園開始動工建設。一年后,在原來的棚戶區,一座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公園拔地而起。
“有了體育公園,我們這些‘閑人’都可忙了,我一天得來三趟,身邊好多人都是這樣。”已經退休的市民曹花近兩年迷上了舞龍,她的“隊友”有幾十人,在體育公園的一處空地上,一條條彩龍在雪白的大地上舞出一幅繽紛畫卷。
3月4日,健身愛好者在鶴崗市新一體育公園內舞彩帶龍。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露天礦變生態林
“來我們這兒游覽、鍛煉的人很多,尤其在夏天,綠樹成蔭,人們在室外鍛煉也不會覺得那么熱。”鶴崗國家礦山公園服務中心主任孫曉峰告訴記者,這里曾是一個讓人“繞著走”的地方。
鶴崗國家礦山公園依托新嶺煤礦北露天礦而建。這座煤礦曾是“煤城”鶴崗的一道巨大“疤痕”,過度采挖形成的礦坑、大量堆積的煤矸石、漫天的揚塵……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如今,礦山公園內樹木成林,有人工湖、觀景長廊等景觀,園內的舊式火車、鉆機等物件讓人依稀看到歷史的痕跡。
近年來,鶴崗市加大對采煤沉陷區和礦山修復的力度,以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為載體,建設花園、森林廣場26個,森林小區22個。目前,城市森林覆蓋率達50.61%,城區綠化覆蓋率41.42%。
“我在這里生活六十年啦,一輩子沒離開過這片土地,看到現在的變化真覺得很自豪。”市民張秀泗經常來礦山公園鍛煉身體,過去“繞著走”的地方變成了百姓喜愛的“香餑餑”。
3月6日,健身愛好者在鶴崗市新一體育公園內舞彩帶龍(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3月6日拍攝的鶴崗市城市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3月4日拍攝的鶴崗市欣虹湖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