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余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胡江云:中國宏觀調控要走向哪里?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胡江云(中國發展門戶網圖)

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宏觀調控主要采取了四大措施

措施之一:金融政策——加強貨幣信貸投放調控。2003年9月21日起,存款準備金率由6%調高至7%;2004年4月25日起,將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分別執行7%、7.5%的存款準備金率;將各檔次再貸款利率上浮0.63個百分點,再貼現利率上浮0.27個百分點;向貸款增加較多的商業銀行發行500億元定向票據,收緊放貸能力。

措施之二:土地政策——嚴格用地管理。從2004年5月份開始,暫停農用地轉用審批,暫停新批的縣改市(區)和鄉改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暫停涉及基本農田保護區調整的各類規劃修改,開展了土地市場特別是開發區的清理整頓。

措施之三:投資政策——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國家正對所有在建和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停建緩建不符合環保規定、城市規劃、信貸管理和項目審批程序等違反國家禁止、法律、政策規定的在建項目。

措施之四:產業政策——調控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業。將鋼鐵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以上,將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5%以上;實行新的用電、用煤政策,取消地方出臺的優惠電價,加快電源、電網建設,加大煤電油運協調力度,開展全國資源節約活動;出臺鼓勵糧食生產措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購買農機補貼、農業稅減免,改革糧食流通體制,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

到2004年上半年為止,中國宏觀調控取得初步成效

宏觀調控重點集中在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以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的局面、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等薄弱環節,堅持“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注重實效”的基本原則,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效應之一:經濟增長沒有明顯起落。2004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9.7%,其中第二季度增長9.6%,低于第一季度的9.8%和2003年第四季度的9.9%;2004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249億元,同比增長12.8%,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

效應之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處于正常范圍。2004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3.6%。其中,5月份全國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14.3%,環比回落1.4%,是持續7個月快速上漲后的首次回落;糧食價格月環比下降0.5%,是2003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鋼材和有色金屬價格分別下降7.6%和3.2%。

效應之三: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得到初步控制。被認為投資過熱的鋼材、鋁和建筑等行業,其投資增長速度明顯下降,2004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8.7%,比第一季度回落12.4個百分點。

效應之四:居民收入均增長較快。2004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同比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345元,同比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比上年同期增加8.4個百分點,是1997年以來增收形勢最好的一年。

2004下半年乃至今后,中國宏觀調控要走向哪里?

中國實行宏觀調控以來,引起全世界的極大關注。

關注之一: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到需要宏觀調控的地步?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學者、官員甚至企業家卷入大爭論。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以吳敬璉、林毅夫為代表堅持中國經濟過熱,以厲以寧、蕭灼基為代表堅持不要輕言中國經濟過熱。吳敬璉認為是總體、總量過熱,主要體現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廣義貨幣自1998年以來一直在增長,年增長速度每年增加2個百分點;林毅夫認為是局部過熱,2003年國民經濟突然出現增長加速原因在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從1998年至2002年間平均11.8%提高到了28.4%。他們都認為,中國經濟需要宏觀調控。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怕冷不怕熱,稍微熱一點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經濟一冷,什么問題都要出來”,中國經濟沒有過熱到需要宏觀調控的地步。

中國經濟過熱與否,主要看這種“熱”是如何形成,以及什么促進經濟增長。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又主要來自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國有部門投資,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及其相關投資。在某些領域,政府投資不僅效率低,而且排擠了民間投資。物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貨幣供應量持續增加,以及糧食、原材料等商品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糧食、原材料等商品的價格上漲容易導致成本推動性的通貨膨脹,這方面中國有著深刻的歷史經驗教訓。

總之,這種“熱”不是經濟結構合理調整、市場需求旺盛帶來的,而是現行的投融資體制和各級政府的政績觀造成的,難以有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結果可能是經濟高速增長之后就必然迎來經濟的蕭條和停滯,造成經濟大起大落。對于一個發展中大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成員,中國經濟需要平穩、平滑,需要科學的發展觀。因此,不管持經濟過熱觀點還是持不要輕言過熱觀點,中國經濟確實需要宏觀調控,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關注之二:中國宏觀調控的手段、方法是否合理?2003年,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的投資分別同比增長96.6%、121.9%、92.9%,2004年第一季度又分別增長107.2%、101.4%、39.3%。2004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對上述三個行業投資項目的投融資情況的調查顯示,鋼鐵行業、水泥行業、電解鋁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6%、51%、54%,投資項目中分別有38%、39%、48%來自銀行貸款。對這些行業進行宏觀調控,這是理所當然的。

2004年5月,鋼鐵項目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的民營企業江蘇鐵本公司被查處,一時間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民營企業的監管中,除非其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府應當更多是服務,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指導和引導其健康發展。拿民營鋼鐵企業開刀而國有鋼鐵企業未受到懲處,這種殺一儆百的做法,容易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實際上,這又回到古老問題上,政府到底有哪些職能,能否直接干預市場主體的行為,這些是我們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建設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國堅持依法行政,但是宏觀調控實施中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否妥當,值得人們關注和思考。

關注之三:中國宏觀調控要走向哪里?中國宏觀調控取得初步成效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勢頭得到遏制。2004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82億元,同比增長28.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5個百分點,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回落了16.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貨幣信貸增幅明顯回落。2004年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增幅比2003年同期減緩6.8個百分點。

中國宏觀調控雖然取得明顯成效,為下一階段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經濟運行中一些矛盾和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例如,投資增幅仍然偏高,2004年上半年鋼鐵和水泥的投資分別增長了54.7%和56.5%;基本建設貸款繼續增多,貸款結構不合理;大量項目被停止,帶來新的不良貸款;煤、電、油、運輸供求關系依然相當緊張;價格總水平上漲壓力依然較大;糧食供求總量和品種結構矛盾比較突出,糧食庫存下降較快。可以看出,宏觀調控仍處在關鍵時刻,仍要繼續實施。

2004年下半年乃至今后,宏觀調控中的金融政策、土地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如何進一步演變,宏觀調控要持續多久,走向哪里。如果僅僅是解決目前短期過熱問題,實現200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當前的調控措施可以基本到位,將不會再往前走,但是不久的將來,經濟過熱等類似問題可能繼續重演;如果解決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和源泉等長期問題,宏觀調控必然走得更遠,需要進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資制度改革等,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障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的軌道。 (文 胡江云)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胡江云簡介
胡江云分析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現狀 仍呈增勢
胡江云:經濟活動中要增強透明度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