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強國之路在改革--張卓元評遲福林教授《第二次改革》

2009年12月29日16:5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遲福林 張卓元 黨國英 曹遠征 王振中 第二次改革 改革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 中國未來30年強國之路:推進第二次改革

· 未來5-10年中國城市化率有望達到55%-60%

強國之路在改革

——評遲福林教授《第二次改革》

未來30年,是我國走向強國之路的關鍵30年。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一個開放大國;在未來的30年,我們能否盡快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一個開放強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識,決定了未來30年我國將采取什么樣的改革、開放、發展戰略。不少經濟學家都在關注和思考這個問題。當遲福林的新著《第二次改革——中國未來30年的強國之路》送到我手上時,我懷著極大的興趣先睹為快。這本書是遲福林同志近兩年來對未來30年強國之路這一問題集中思考的成果。應當說,作者提出的一些大判斷、大思路、大建議,是很有啟發性的。我很贊同遲福林的核心觀點,即未來30年我國要走上強國之路,實現強國之夢,關鍵在于加快推進改革。

遲福林的一個基本判斷是未來30年我國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內部發展環境上,我國已經從生存型階段進入到發展型階段,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發展階段變化”是遲福林和他的研究團隊的首創性貢獻。從2007年作者開始就提出了這個判斷,并且在這本書中做了系統的分析。發展階段的變化使我國社會需求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也使我們發展的主要矛盾有了階段性特征。未來30年能否實現強國目標,關鍵在于能否適應社會需求結構的變化趨勢。我認為,提出“從生存型階段進入發展型階段的階段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值得進一步深入、系統地研究。

在外部發展環境上,作者提出了后危機時代國際環境變化趨勢的基本判斷,歸納為“一個到來、兩個終結”,即世界范圍內經濟結構大調整時代到來,我國“大進大出”時代結束和“高投資、高增長”時代的結束。

在內外環境變化的大判斷下,作者提出,我國傳統發展方式到了難以為繼、非改不可的地步。過去30年中積累的發展方式的弊端,需要通過更大決心的改革進行全面矯正。為此,需要盡快推進以發展方式轉型為主線的第二次改革。

“發展方式轉型”,我是首次在遲福林主持的《十二五改革規劃》課題成果中看到的。這個提法包含了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又超越了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很值得進一步研究。在作者看來,發展方式轉型有三層含義。一是強調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擴大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強調社會公共需求轉型,構建適合我國特點的發展型社會體制和政策體系;三是強調政府轉型,尤其是突出強調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應當說,提出這個大的思路,很有啟發性。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之所以不太順利,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們尚未找到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現在看來,單純地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遠不夠,要全面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社會發展方式轉型以及政府轉型。

把發展方式轉型作為第二次改革的主線,就決定了第二次改革是一場全面、深刻的改革。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第二次改革的基本目標和重點任務,我認為很有意義。第二次改革的基本目標是:以發展方式轉型為主線,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在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快建立公共服務體制,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形成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制度;為我國實現科學發展和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作者認為,第二次改革的重點任務,概括起來是三個領域的全面改革:一是推進以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為主線的經濟體制改革;二是以適應社會公共需求轉型為主線的社會體制改革;三是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促進發展方式轉型角度出發,遲福林系統地提出了“三大改革”與“三大力”的關系,即:以市場化改革釋放轉變發展方式的活力;以社會體制改革形成轉變發展方式的動力;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轉變發展方式的合力。這個系統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本書還重點分析了三個時代特征的改革,即“消費主導時代”、“公共產品短缺時代”以及“政府轉型時代”,并就每個領域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除了內容的系統性外,這三個部分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作者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從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命題。作者認為,消費主導時代重要的是實現從“生產-消費”向“消費-生產”轉變。其實質是轉變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運行機制。這是一個新的分析角度。

二是作者對基本公共服務在轉變發展方式中的作用作了系統的分析。無論是擴大內需還是緩解收入分配差距,無論是促進人的自身發展還是完善鄉村治理結構,都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直接相關。這拓寬了人們對公共服務的認識。

三是作者從發展方式轉型的角度進一步分析了政府轉型。政府轉型是遲福林較早提出并得到政策咨詢決策界和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本書從發展方式角度分析了政府轉型的重要性,指出未來30年要實現發展方式轉型的實現性突破性發展,無論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適應公共需求變化還是推進政府自身建設,關鍵都在于政府轉型。

作者在全書結語提出了“走向結構性改革”。這也是作者長期跟蹤研究的一個重大命題。長期以來,我國面臨的體制矛盾,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征。這既表現在體制與政策的不協調上,也表現在體制與體制、政策與政策之間的不協調。作者提出的“第二次改革是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結構性改革”的判斷,值得大家深思。

縱覽全書,作者希望通過第二次改革使我國盡快走上強國之路。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獨到的、比較系統的分析框架、分析結論和政策建議。作者的愛國、強國情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該書的某些分析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但我仍然非常樂意向每一位關注我國改革發展事業長期性、戰略性、全局性問題的讀者推薦《第二次改革》。(張卓元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