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促成了對于資金的巨大需求。央行昨日發布的去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中國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的融資總量去年達到了39874億元,比2005年凈增9197億元,同比增長29.98%。
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依然占據著絕對比重。其中,貸款總量去年達到了32687億,相比2005年增加8070億,同比增長32.78%。貸款總額占全部融資比重上升1.8個百分點,達到82%。銀行貸款依然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
2006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通過股票市場的融資額達到了2246億元,相比2005年的1053億,規模增加了1193億元,翻了一倍多。股票融資占全部融資規模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3.4%上升到去年的5.6%。
與此同時,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和國內資本市場的復興使A股市場成為國內企業直接融資的首選。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企業在境內外股票市場上通過發行、增發和配股累計籌資5593億元,同比增加3709億元,增長196.9%,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H股籌資394.9億美元,可轉債籌資40億元、A股籌資2422億元,占比43.3%。
在貸款激增、股票融資大幅恢復的同時,受穩健財政政策影響,去年國債的發行規模則有所減少,由2005年的2997億元,下降到去年的2675億。企業債雖由2005年的2010億增加到去年的2266億,在全部融資中的占比卻從2005年的6.6%下降到5.7%,發展債券市場的任務依然很嚴峻。
央行報告認為,上述數據顯示我國融資結構不平衡矛盾依然很突出,債券市場的發展落后于股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相對滯后。
報告認為,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是一系列基本制度尚待完善,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基本市場約束與激勵機制尚未完全發揮作用;金融產品的種類和層次不夠豐富,市場的功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等。金融市場創新和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緊迫。(謝曉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