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證綜指終于收出連續第十根周陽線,打破了自1997年以來“逢十必陰”的“魔咒”。
周五,上證綜指報收于4179.78點,比周一開盤上揚277.43點,從周K線看,由于此前已連續9周以陽線報收,從而形成罕見的十連陽。進入2007年,在時斷時續的“股市泡沫”爭論聲中,中國“牛”不僅沒有減速,而且一路狂奔。投資者蜂擁入市,爭分奪秒搶籌,惟恐趕不上“牛市”的快車。
面對證監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廣大投資者“買者自負”、“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的警示,當前將近“瘋狂”的股市將何去何從,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6000點是現實的目標?
“從證券化率、投資率、全球占比和儲蓄率四個指標來衡量,6000點是一個非常現實和真實的目標。”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在5月26日召開的“第一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論壇”上表示,2008年滬指達到6000點,首先意味著中國的證券化率將達到全球證券化率的平均水平——96%。
其次,2008年滬指達到6000點,中國的滬、深、港三市市值合計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證券國,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的地位相匹配。到時,中國股市將占全球股市總市值的10%左右,這意味著中國剛剛恢復到上世紀30年代的水平。
再次,滬指上6000點,開戶數達到1.5億戶,平均實際有效賬戶相當于城市人口的10%、城鄉總人口的4.7%。這個數字是二次大戰后美國的水平。
最后,當股市總市值和社會現金流相對形成4∶6的比例時,才達到亞洲市場的平均水平。屆時可使中國的儲蓄率由73%下降到60%,既可化解銀行危機,又能奠定證券市場的基礎。
“總體上來看,中國資本市場還在正常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則指出,不能單純地看指數,指數存在結構性缺陷。比如,中國的商業銀行還沒有作為投資主體進入資本市場,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
吳曉求表示,目前還不能得出信貸資金的大部分都進入資本市場的結論。也就是說,從資金情況來看,看不出資本市場出現多大的問題。
“股市泡沫論”存爭議
對于目前中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不僅QFII認為股市泡沫太大,因而唱空;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中國的股市泡沫令人擔憂;甚至就連以往極少評論股市的亞洲首富、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日前也表示,內地股市存在泡沫。更有經濟學家把當前的股市稱為“非理性繁榮”,積極呼吁政府“擠泡沫”。
“非理性繁榮”的判斷把股市的繁榮界定為兩種:一種是理性的,另一種是非理性的。論者認為,繁榮即股市上漲帶來的景象,是客觀的,它反映了經濟增長帶來的財富效應;但是,這種繁榮由于股市自身的原因而脫離了實際,特別是在投資者的想象力被強化的情況下,股市的繁榮失去了節制。
5月23日,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表示,非常擔心中國股市有一天會出現“大幅縮水”。他的這一警告令人聯想起幾年前的美國股市。
1995年,美國學者羅伯特·希勒曾與美聯儲召集的專家一起交換關于股市的看法。當時大家一致認為,股市處于特殊階段,應讓投資者注意,這個特殊階段就是股市正進入“非理性繁榮”。兩天后,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發表了股市“非理性繁榮”的演講。當天,主要發達國家的股市立即下跌,日經指數下降3.2%,德國DAX指數下降4%,英國下降4%,美國道瓊斯前半段交易下降2.3%。
2000年,羅伯特·希勒向大眾推出一本新書——《非理性繁榮》。該書出版不久,美國股市開始展開深幅下跌行情,從2000年3月初開始,道瓊斯指數在短短幾周之內下跌了近20%,納斯達克指數下跌超過30%。
“目前市場最大的風險是可能產生的‘擠泡沫’。”金巖石表示,當前股市最大的風險,不是投資者蜂擁入市的瘋狂,而是政府是否能夠堅定不移走市場化路線。因為,“擠泡沫”必然會使中國經濟再次回到計劃經濟的軌道。
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康則指出,貨幣政策手段現在看來作用不大,有時行政調控手段最有效。當前股市的表現把政策調控置于非常尷尬的地步。如果整個市場與政府不是站在同一角度考慮問題,而是處于相互博弈的狀態,政府手中的牌比投資者手中的牌要多得多,這是需要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的問題。 (王宇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