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農民工為我們的城市建設作出了貢獻,因此,人們在關注農民工工資、福利的同時,也應關注農民工的養老問題,使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切實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溫暖與人性化關懷。工人日報實習生趙陽陽攝
如何以最恰當的方式將農民工真正納入全民社保的總體規劃,既不損害其利益,又能滿足現實需求符合農民工的特點,這需要決策者更大的智慧——
42歲的張大勝從家鄉出來打工近20年,輾轉了4個城市,曾經烏黑的頭發也已白發漸顯。“我剛出來打工時,憑著力氣在工地上干活,現在歲數大了,干重活真的有些吃不消了。”剛剛換了工作的張大勝對記者說,“我現在省吃儉用想多攢點錢,以后老了也能好過些,少給兒子添麻煩,養老問題是我的一塊兒心病。”
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刻不容緩
據調查,我國外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數量為1.2億人左右,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村勞動力為1.4億人。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預測,中國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數比例將呈上升趨勢,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從2005年的7.7%上升至2030年的16.2%。老齡化社會的腳步越來越近,許多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農民工,年齡逐漸變大,他們的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問題亟待解決,養老問題已經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
農民工小楊剛從西安到北京來工作,在向有關部門咨詢如何將西安的社保金轉移到北京的賬戶時,被告知目前還無法轉移,為此,小楊感到“損失慘重”,他說,以前已經繳了5年的社保金豈不是白繳了。
“目前推行的養老保險基金區域統籌與農民工跨省區流動存在尖銳矛盾,農民工調換工作崗位后沒有辦法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即使個別的能轉移,但是費時費錢費精力,農民工很難真正得到老有所養。”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鄭功成認為。
有專家指出,兩億多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如果是空白,那么,社會保障覆蓋城鄉居民就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強化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建立各方都能接受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刻不容緩。
新方案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辦法接近
近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表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研究擬定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有關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將報國務院審批。也許,張大勝的心病很快就會有了“治愈藥方”,小楊也不會“損失慘重”了。
據張小建透露,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研究擬定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運作時的具體做法是:穩定就業的農民工繼續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沒有條件的農民工可以參加農民工養老保險,個人按本人工資5%繳費,用人單位執行所在地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規定;社保機構按農民工本人工資收入的15%建立完全積累式的個人賬戶,每年負責將其繳費信息及個人賬戶儲存額轉回原籍;在城鎮靈活就業的農民工,如果本人愿意并有繳費能力,可以自愿參加農民工養老保險。回農村的農民工可以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符合規定的條件時,分別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農民工養老保險基金由省級社保機構統一管理運營。
有專家解析,這套繳費辦法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辦法極為接近。除個人繳費額度少于城鎮職工,僅按本人工資5%而非8%繳費外,用人單位則需要完全參照所在地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規定,按照工人工資額的20%或者更高比例繳費。
新方案可行性有待進一步具體化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李建勇認為,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的出臺對進城務工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它將逐步消除城鄉差距和壁壘,是人權保障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農民工晚年生活有所保障。但從資金來源、操作程序等方面來看,該辦法的可行性還有待進一步具體化。
比如在賬戶結構和退休待遇等關鍵點上,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辦法相對照,兩者則存在根本差別。
這套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設計的賬戶結構,相當于一種準統賬結合模式,即方案將從企業的繳費當中劃轉10%進入農民工的個人賬戶,和農民工的個人繳費一起,形成一個高達工資水平15%的完全積累個人賬戶。社保部門每年負責將其繳費信息及個人賬戶儲存額轉回原籍,此外的10%繳費額則作為統籌賬戶留在參保地。
方案的考慮是,參保人員在哪里就業,就在哪里參保繳費;在哪里退休,就在哪里享受待遇,而退休地即為農民工的戶籍地。回農村的農民工可以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符合規定的條件時,分別領取養老保險待遇。
就目前的方案看,15%個人賬戶的累積額是決定農民工退休待遇高低的關鍵指標。但撇開賬戶的管理運營和保值增值風險不談,若不能徹底轉變身份,高達個人工資10%的統籌賬戶所對應的退休待遇,農民工其實也很難享受到。
另外,方案中異地接續的具體操作辦法尚不明朗。再如,農民工若要回鄉務農,按規定應當接續農村養老保險,而農保的覆蓋面相當有限,這有可能形成新的社保真空;對于高比例的個人賬戶,如何實現完善的管理以及保值增值也是一個有待探索的重要課題。此外,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農民工的養老保險是否有財政補貼辦法,如果有,又如何安排?這些,也應納入決策者的考慮范圍。
在一些專家眼里,由于收入偏低,農民工往往難于融入城市;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農民工更難擺脫對土地的依賴。如何設計出一套制度,以最恰當的方式將農民工真正納入全民社保的總體規劃,既不損害其利益,又能滿足現實需求,符合農民工的特點,這需要決策者更大的智慧。(記者于宛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