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學者 李振勤
中國外匯儲備的數額近年來迅猛增長。繼去年初超越日本達到世界第一之后,今年上半年已達1.33萬億美元,接近中國GDP的一半。而按中國經濟每年增長10%估算,中國投資于外國貨幣資產的外匯儲備余額,相當于自2002年以來中國GDP增量或經濟積累的總和。
外匯儲備的增長,主要來自外貿順差和境外資本的流入。由于中國的結匯制度, 為吸收這些外匯,政府需要發行大量的人民幣;而為減輕由此導致的通貨膨脹,又需要發行大量的央行票據或國債去回籠貨幣。如果我們把“印錢”(發行貨幣)理解成增加政府的隱性債務,那么中國外匯儲備積累的過程可以看成中國政府以擴大國內債務(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或國債)為代價兌換外幣資產的過程。
風險規模劇增伴隨外匯儲備劇增,中國政府與人民面臨一系列極為迫切的問題。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以及相對應人民幣(外幣占款)的流通,使中國面臨通貨膨脹的隱憂。今年6月份中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4.4%,即是一個警示。
另一方面,接近中國GDP一半的財富以外匯儲備的形式投資國外,不僅無法使國內人民享受近年來經濟增長的成果,而且面臨著巨大的國民財富貶值和流失的風險。
美國財政部、聯邦儲備銀行等官方網站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儲備大部分以美元資產的形式購買了美國的國債、政府機構債券、公司債券;近年來還購買了與美國房地產有關的上千億美元的資產抵押債券。而眾所周知,美元近年來對主要的國際貨幣大幅貶值,五年中對歐元貶了大約1/3。最近美國次級貸款違約率劇增導致了次級房貸市場的危機,使得中國對美國資產抵押債券的投資也面臨損失。今年5月底中國以30億美元投資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的股票。而在黑石集團上市一個月之后,黑石集團的股票市價已跌落中國購買價之下達一成之多。
以上只是中國外匯投資所面臨巨大風險的冰山一角。中國外匯儲備近年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長,增長率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表明中國國民財富以外匯儲備形式的外流未來將可能更為嚴重。這些投資國外的外匯儲備一旦貶值,不僅無法補償國內增發貨幣造成的通貨膨脹損失,也將意味著百姓多年來省吃儉用、辛勤勞動、以犧牲環境和資源換來的經濟發展成果有可能付諸東流。
外匯儲備的轉機
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與外匯儲備有關的政策,如藏匯于民,籌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簡稱匯投公司),發行1.5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等,表明政府最高層對于外匯儲備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有了深刻的認識。
籌備中的匯投公司的具體宗旨、投資方向、組織結構、操作與監控方式等方面尚有待澄清。然而就它所掌握、以及今后有可能掌握的外匯儲備數額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筆者看來,匯投公司作為一個肩負著特殊公共職責、掌握巨大社會資源的政府部門,其職責應與一般旨在贏利或保值的商業公司或私人基金不同。對于一個商業公司或私人基金而言,如果它無法實現其贏利或保值的目標,結果無非是當事人離職或公司倒閉、基金解散,對其他人影響有限。但對匯投公司這一政府性公司而言,任何廣義的損失都將由全民買單。因而在其宗旨、操作與監控方式等方面應該體現國家戰略,將國家利益和國民福利作為首要和長遠的目標;其它如贏利或保值不過是整體目標中的一部分。
外匯投資可重點投資國內B股
筆者認為,如果把國家利益和國民福利作為首要目標,匯投公司的投資方向應體現國家戰略,向自身發展傾斜。
具體地說,匯投公司的投資在兼顧投資效益的同時,應旨在引進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技術和資源、培養國內企業和國內金融市場,打造中國在未來國際金融格局中的金融大國地位和基礎。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作為投資大戶得以按照自身的利益、在自己的地盤上制定游戲規則,建立起外匯投資與中國自身發展相聯系的機制,并使之不斷積累和完善。
在操作上,匯投公司應重點考慮在國內B股市場上投資:對于旨在海外擴張、引進技術和資源的國內企業,可以購買它們的外匯債券和B股股票,并鼓勵更多的有潛力的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B股上市。對于國家控股的企業今后到資本市場上市,政府應優先選擇國內的、而不是海外的市場。例如注資后的中國農業銀行,可考慮同時在中國的A股和B股市場上市。作為機構投資者,匯投公司可以與企業簽約,要求企業不得在一定時期內將匯投公司的投資轉換為人民幣,以避免二次結匯的政策風險。
鑒于中國今后長時期內外匯充裕的事實,應從長計議,考慮做大B股市場和國內外匯債券市場,使之國際化,鼓勵國外成長型優秀企業將來到中國的金融市場(尤其是B股市場和外匯債券市場)上市。 這些在中國B股市場和外匯債券市場上市的外國企業,可以作為匯投公司的投資對象。
除上述之外,匯投公司也應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可以面向國際金融市場進行一部分投資。但應吸取黑石被動投資的教訓與經驗:應著眼于對中國有潛在戰略價值的技術、資源型企業;在投資之前須完成盡責的調查、評估,并尋求獨立的咨詢;此外,還應積極進入所投公司的董事會,了解公司的內部運作、參與公司的戰略決策。
在金融創新與發展過程中,風險與收益的可能性并存。中國要發展新的金融機制、開始積極的國際投資,出現一時一地某些交易中的失誤在所難免。重要的是逐漸健全投資決策程序、風險監控與評估機制,并在長期投資過程中注意優化管理結構以應對不同地域、領域、行業的投資需要,延攬、培養、積累全球性專業投資和金融管理人才。
與中國制造業在世界上的地位相比,中國的金融業和國際投資業在世界上顯得極為薄弱,與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規模及中國制造業的地位不相稱;中國金融業和國際投資業的薄弱,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瓶頸。匯投公司的建立,為改變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被動投資模式、打造今后的金融大國地位提供了一個轉機。將外匯儲備資源按照中國國家利益和自身的游戲規則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減少外匯投資貶值的風險、增進收益,另一方面又可以服務于國家自身的經濟發展、人民福祉,增強國家實力,有利長治久安,一舉多得。筆者希望,匯投公司能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在利用外匯協助自身發展方面創造出新的成功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