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周云認為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因為他前一段時間買的5只股票型基金雖然業績開頭不錯,但旋即因為基金擴募上了百億以后,基金業績開始明顯下滑。
他的這種不幸終于有了解藥:監管部門日前下文要求基金避免盲目擴張,努力保持資產規模擴張與管理能力相匹配,避免公司脫離自身管理能力盲目擴張基金規模,維護持有人長期利益。
超大規模基金運作不易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9月30日,國內基金資產規模達到3.08萬億,同比增長470%,環比增長71%,2006年三季度時基金資產規模僅為0.54萬億,2007年二季度末為1.80萬億。股票方向基金的平均規模為78億元,比今年二季度的65億元,增長了20%,股票方向基金中超百億規模的有79只,50億以下的有99只。
有關研究人士指出,牛市當中基金的集中申購能在短期內迅速擴大基金規模,但對基金原持有人的短期收益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基金規模過大,顯然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決策。美國先鋒基金創始人鮑格爾告訴我們,規模——目前和潛在的——非常重要,過度的規模會扼殺獲得卓越表現的可能性。
在基金研究人士看來,就目前的A股市場來講,100億左右的基金規模應該是一個比較適中的規模,能夠充分發揮基金經理的主動性,超過100億甚至達到300億以上,基金經理只能讓基金按指數基金操作。聯合證券基金研究員冶小梅指出,判斷基金規模是否過大,要看市場這條河的流量與深度,能否承載住基金這條船。她認為,適合大規模基金存在的市場條件,是市場風格正好輪動到中小盤股之際,最典型的情況就是今年5·30之前,大盤股一直處于調整狀態,估值很低,給大規模基金提供了良好的建倉機會,但是在目前大盤股出現藍籌泡沫、估值普遍偏高的局面下,如果基金規模過大,實際上已經很難操作。
有關人士認為,自中國基金業發展以來,超常規發展是其一貫思路,這是因為有關方面希望扭轉國內市場以散戶投資者為主、頻頻追漲殺跌的非理性局面。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主流,有利于形成穩定的市場氛圍,有利于股市規范發展。但是,現在基金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在其加速發展甚至“超速”“超載”之際,有必要踩踩剎車,對“車況”進行全面檢修。
嚴格約束基金管理人行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牛市當中的基金集中申購會對基金原持有人的短期收益產生不利影響,但基金規模能短期內快速增長,基金公司的行為選擇不排除利用市場環境擴張基金規模、增加管理費收入的嫌疑。
他們認為這是基金管理人行為缺乏約束的一種重要表現。我國的基金現在都是契約型基金,證券投資基金在信托契約中對基金管理人規定了諸多的義務,但是基金持有人與基金管理人之間委托代理關系的實質決定了,在基金資產的權利問題上,存在著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基金投資者對基金的重要投資決策并沒有發言權,他們并不能對基金管理人形成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因此基金管理人就實際掌握了基金資產的控制權,在基金投資決策中追求自身利益進而有可能使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可以看到,在實際操作中,基金管理公司不嚴格按照契約進行操作的現象時有發生。業內人士表示,正是因為缺乏相關機制的制約,導致基金管理中存在內部人控制、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多重風險。
研究人士呼吁,當前應該在加強對基金公司監管的同時,也要進行制度創新,強化對基金管理人的約束,比如可以發展公司型基金,通過制度設計充分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