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紐約原油期貨一舉突破110美元,最高至110.70美元/桶。如果從2月份的低點86美元算起,每桶漲幅超過24元,且至今未有回頭跡象。那么,現在的市場到底是處于何種境地呢?
首先來看看基本面情況。OPEC3月5日會議上維持產量不變似乎是最近這波油價上漲的助推器。下次會議將在數月后舉行,此間市場幾乎不用擔心短期內供應會突然增加。在OPEC會議之后,高盛很快上調了布倫特原油期貨在2008-2011年的原油均價,分別上調至90-110美元/桶不等,并指出,非OPEC產油國的原油供應正處在長期趨平過程中,要么OPEC提高產量,要么原油需求增速放緩,否則,高油價的局面不會改變,且未來三年世界原油均價仍將大幅提高,油價到2012年才有可能會逐步回落到60美元/桶附近。
我們很難去認定高盛此次報告的推出僅僅是基于對OPEC3月5日決議的判斷,畢竟對于未來三年的市場預測,應該是一個長期論證和分析的結果。與此同時,我們也很難論定,短期國際原油市場供應是十分緊缺的。因為在油價上漲至100美元之后,我們看到美國原油庫存增加,汽油庫存更是達到1993年3月份以來的高位。這和以往走勢不同,以往在油價上漲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美國油品的庫存的減少。
不過需求旺盛似乎是真實的,因為中國在面臨持續上漲的物價壓力面前,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面進口大宗商品,08年1-2月份進口原油同比增加9.5%,同期進口成品油也同比增加17.7%。不僅如此,1-2月份國內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7.4%,同期原油產量同比增加1.2%。實際上,如果大家足夠細心,就會發現,1-2月份在這個原本應該進口相對偏淡的季節,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進口量均同比大幅上升。這凸現了中國在面對CPI數據漲幅不斷上升過程中,對大宗物資的極度缺乏和平抑物價的信心。
只是,這樣一個現象與原油供需基本面到底有多大關系?對位于110美元高位的原油期價又有多大支撐作用?依靠美國或者中國的進口,投資者們還能將油價推高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嗎?似乎并不盡然。大家其實也都看到了,美元自2月下旬開始的新一輪貶值趨勢,對市場的影響似乎遠超我們前面所提到的OPEC的決議。在面對全球性通脹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盡管投資者都認為通脹對大宗商品期價走勢有利,但真正能夠持續上漲的也就是黃金和原油,其余如農產品,在近半個月內出現大幅震蕩,期價一夜跌回至2月下旬的水平,基本金屬雖跟隨周邊市場一度測試歷史高位,但也很快回落,只有原油和黃金在持續上漲。這和原油和黃金的特殊地位有莫大關系,也就是說,在真正的通脹來臨的時候,只有具備最大保值和避險功能的市場,才是資金最好地避險場所。在大宗商品市場里面,非原油和黃金莫屬了。
回到前面提到的話題。現在看來,高盛推出的關于未來三年的油價平均預測值較前期大幅提高的預測,除了OPEC不增產這個顯性理由外,應該是和其預期未來全球通脹壓力仍將繼續加大的隱形理由有較大關系了,畢竟OPEC在未來三年內還是有多次機會增加產量的。很多投資者應該還記得,幾年前高盛提出未來國際原油將上漲至107美元的報告曾一度遭到市場炮轟,而今年卻得到了市場證明。那么,此次的高盛報告是否會在數年后再度得到市場驗證呢?我們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