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接連遭遇 “滑鐵盧”,近日受到更大的重創。先是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基金3月19日公布的單位凈值僅0.627元,首次低于基金普華在2005年6月3日創下的0.6497元最低單位凈值紀錄。接著“港基直通車”巨虧被清盤。投資者現在談QDII色變,誰知道QDII的未來會走向何方?
損失之大出乎市場意料
談及凈值下滑,QDII基金經理通常建議投資者多一份耐心,意思是“陽光總在風雨后”。可當年,基金普華從1元下降到0.6497元,經歷了近4年的時間。此番QDII基金從1元跌至0.62元附近,卻不到半年。
再看與指數的比較,上證指數從2200點左右下跌到1000點,基金普華的單位凈值下降35%,明顯小于同期大盤54%左右的跌幅。不少QDII基金卻未能跑贏同期的海外主要股指。
QDII凈值強力縮水暴露出兩個問題:一是蒙受了匯率損失。QDII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進行投資,不可避免地遭遇匯率風險,而近半年恰恰是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階段。有銀行人士指出,基金系QDII將募集的人民幣資金轉成各種外幣進行投資,一般不進行匯率對沖。二是錯估市場前景。大部分QDII都將投資重點放在港股及亞太市場,認為新興市場的潛力大于成熟市場。某銀行QDII去年9月出售產品時稱,2001年到2006年,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和成熟市場股票指數分別上升187.5%,47.8%。然而事實證明,新興市場一旦調整,往往容易出現比成熟市場更大的跌幅。
倉位太重成為“活靶子”
QDII與投連險大多屬于FOF運作,即通過投資基金來獲取收益,可降低市場風險。從目前的情況看,投連險由于大幅降低倉位,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QDII則由于倉位過重,在下跌中成了“活靶子”。
以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為例,去年10月下旬開始運作,12月底持有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分別為91.02%和4.79%,幾近滿倉,碰上海外股市大跌,損失自然難免。
較之QDII基金,銀行系QDII的股票持有比例在產品設計上受到一定限制。但銀行系QDII同樣倉位過重,有的在下跌行情中,股票持有比例不減反增。例如,某銀行的一款QDII去年12月底的股票基金持有比例為72.27%,今年2月底增至77.13%,而期間的恒生指數從27812.65點跌至24331.67點。
近日有消息稱,有QDII已較去年4季度有所減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QDII慘跌超過三成以后再減倉,恐怕事出無奈。由于大部分產品都開放了贖回,流動性壓力的增大,很可能被迫將部分股票資產“割肉”。
QDII清盤接踵而來?
投資者現在擔心的是,QDII的浮虧會不會變成實虧,QDII產品的清算會否接踵而來?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說,是否清算需要看每個產品的不同約定。目前最容易受傷的是結構性產品,一旦設計上明確了清盤的下限并觸及,投資者也就無可奈何。
相比之下,銀行系QDII的清盤風險較小。其中常見的有兩種清盤條件,一是產品份額少于一定數量,即被贖回潮“壓垮”;二是產品市值少于一定金額,可能由份額贖回和凈值下跌雙重因素引起。例如,招商銀行QDII系列之“鄧普頓亞洲增長基金”鏈接理財計劃的募集規模上限為20億元人民幣,根據其規定,投資期內,美元市值低于2000萬美金時,產品管理人有權提前終止產品。
不過,投資者很難把握銀行系QDII究竟有多少清盤的風險。拿招商銀行QDII產品來說,理財計劃的成立公告中沒有披露實際發行規模和產品份額,投資者更不可能了解最新的產品規模情況。
|